健身動起來

你害怕變胖嗎?但到底多胖才算胖?又是什麼因素影響肥胖?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追求瘦身材,但是很多人只是認為自己胖,但多胖才算胖呢?

我們已經知道體脂過多會對我們健康帶來危害,那麼我們該如何判斷我們是否過胖呢?我們可以用兩個標准來判斷肥胖。第一個是體重指數,即20歲以上的人相對於身高的平均體重,這通常與身體肥胖和患病風險有關,但不是絕對的。

第二個指標是腰圍,表示體內內髒脂肪和總脂肪的相對比例,第三個指標是個人疾病風險狀況,包括其他指標,如是否有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菸等,風險因素越多,就必須要控制體重。

導致肥胖的內在因素理論

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嗎?就是怎麼吃都不胖,為什麼有些人會儲存很多脂肪,而有些人卻能一直保持合理的體重?許多理論試圖通過新陳代謝功能和能量消耗來解釋這個謎團,每當我們討論新陳代謝時,就會無法避免地考慮到遺傳因素。

定點理論

就像房間里的空調溫度計一樣,大腦和人體的其他器官會根據血糖、血液酸鹼度和體溫等一些基本函數值來監測身體的功能,以確保這些生理指標在正常范圍內變化。肥胖的定點理論認為這種調節機制同樣適用於體重控制。

當我們的體重發生改變時,我們的身體會自動調整新陳代謝率,使我們的體重恢復到原來的體重。然而,如果體重緩慢增加,就可能會產生一個新的固定點。當然,關於定點理論對體重的調節還存在一些爭議。

生熱理論

人體內的酶通常會消耗一點能量來產生熱量,就是生熱作用,一種具有特殊產熱功能的組織被稱為棕色脂肪組織(BAT),這種組織在動物和人類嬰兒中非常常見,直到最近才在成人中發現,身體中的熱量越少,越容易發胖。

那麼我們可以通過增加熱量來減肥嗎?不幸的是,可行性不高,在一些實驗中,已經發現生熱的增加對整體能量消耗或身體肥胖沒有太大影響。而且,當速度在一定程度上高於標准時,會直接導致細胞死亡。一些假冒的「代謝」飲食產品可能聲稱會加速熱量產生,但事實上,在代謝調節中沒有捷徑可走。

遺傳與肥胖

​如果基因可以控制酶的產生,酶又可以控制能量代謝,那麼遺傳因素也應該能夠合理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很容易發胖,而另一些人可以保持苗條。事實上,遺傳學家和研究人員已經發現許多基因可以在肥胖的發展中發揮作用,但是到目前為止,還無法確定一個基因可以導致普通的肥胖。當然,遺傳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有影響肥胖的可能性。如果父母中的一方肥胖,孩子肥胖的機率將是30%-70%。

這個基因與能量代謝和肥胖之間的聯系非常復雜,甚至可能在嬰兒出生前就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例如,研究發現孕婦營養過剩會影響胚胎的遺傳活動,導致兒童成年後肥胖的可能性增加。盡管個體的遺傳因素和早期效應都可能導致肥胖,但這並不是決定性的,肥胖本身更多的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