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

瑜伽練習中一定要知道事!不要盲目練習,今天講一下屈曲

你是否聽說過這樣的報導,人在剛起床時是最高的。一般而言,負重活動以及軸向旋轉(扭轉運動)會產生對稱的(軸向)壓力,將髓核壓扁進入纖維環,後者回推,從而產生減壓反應。如果壓力非常大,髓核並不會破裂,而是排出一些水分至椎體的多孔骨。重量離開脊柱時,親水的髓核將水分吸收回去,並且椎間盤恢復其原來的厚度。這就是人在剛起床之後會高一點的原因。

瑜伽動作中的推與反推和以上現象的原理是一樣的。在瑜伽動作中,屈曲、伸展和側屈等動作,會導致髓核的非對稱移動,但結果是相同的:每當椎體彼此相對移動時,髓核都被推向相反方向,它在那裡受到纖維環的反推力,這會導致髓核將椎體推回到中立位置。

屈曲、伸展、軸向旋轉和側屈這4種脊柱可能的動作。其實這些動作在你的生活中是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的:彎腰系鞋帶(屈曲)、伸手取在高架上的東西(伸展)、抓取在自己身後的汽車座椅中的袋子(軸向旋轉),或將手臂伸進大衣的袖子(側屈)等等。

你的教練可能已經和你說明一些動作伸展,彎曲甚至是軸向旋轉的的角度范圍,注意,這些范圍是通過對各種各樣的人進行測量所建立的平均值。任何給定的個體都將在其柔韌性極限和不同的脊柱區域中顯示出顯著的差異。你的教練和健身大佬所給出的運動范圍的度數會是近似的,誤差為正負5度。

通過更徹底地研究脊柱4種運動范圍的本質,我們發現,存在被稱為「軸向伸展」的第五種可能性,即這種運動並不會在日常運動的正常過程中自發地發生。必須學習如何故意使它發生,因為它有點「不自然」。

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脊柱最基本的運動,屈曲。

主彎曲主要是在胸椎中呈現的彎曲,但在骶骨的形狀中也很明顯。最常用於體現脊柱屈曲的瑜伽姿勢被稱為嬰兒式,這決不是偶然的——它復制了胎兒未出生時的主彎曲。從某個角度而言,所有向後凸出的身體彎曲都可以被看作是主彎曲的反映。

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確定所有的主彎曲,在savasana,即攤屍式中,注意接觸地板的所有身體部分:枕部的彎曲、上背部、骶骨,以及大腿、小腿和腳跟的背面。在該姿勢中離開地板的所有身體部分就是輔助彎曲:頸椎和腰椎、膝蓋的背面以及跟腱後面的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就運動而言,主彎曲和輔助彎曲之間的關系是彼此相反的:其中一個越是增大或減小,另一個就越希望做相反的事情。例如,胸椎彎曲的增大就會自動導致頸椎和腰椎彎曲的減小。

有一個經典的瑜伽練習探索主彎曲和輔助彎曲之間這種此消彼長的關系,就是貓牛式,即chakravakasana。

脊柱兩端由手臂和大腿支撐,脊柱的彎曲在兩個方向上都可以自由地移動,產生屈曲和伸展的形狀變化。

雖然導師在教這個動作時常常會告訴學生,在脊柱屈曲時呼氣,在脊柱伸展時吸氣,但更准確地說法應該是,脊柱屈曲的形狀變化是一次呼氣活動,而脊柱伸展的形狀變化是一次吸氣活動。

正如我們對呼吸的定義所示,脊柱的形狀變化是呼吸的形狀變化的同義詞。

今天關於脊柱的部分動作就介紹到這里,對你有幫助嗎?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