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

少吃、餓肚子,真的可以變瘦嗎?

為什麼許多人會認為「少吃會瘦」?因為生活經驗似乎告訴人們,「胖是因為吃得多」,所以想瘦,自然應該少吃。

但這種生活經驗正確嗎,管用嗎?至少從實際生活中肥胖問題的解決情況來看,用「少吃、飢餓」的辦法來減肥,真不管用。問題出在了哪裡呢?

為什麼我們會胖?

因為攝入的熱量過多,但卻沒有及時消耗掉,所以熱量轉為脂肪儲存起來,於是就胖了。那麼「少吃或飢餓」,為什麼對減肥不怎麼管用呢?

因為飢餓雖然減少了熱量的攝入,身體的代謝水平卻會下降,並在更低的水平上形成新的平衡。這就有點類似於手機的電力不足,於是開啟了「省電模式」。

一旦恢復正常飲食(總有一天會恢復正常飲食),身體則會提升熱量轉化為脂肪的效率,大力存儲脂肪,避免再度面臨食物短缺引發的熱量危機。這就是「節儉基因假說」闡述的現象,同時也說明了為什麼採用飢餓減肥的人,總是要面對恢復飲食後的體重大幅反彈。

不過,控制熱量的攝入只是眾多減肥方法中的一個,也是最主流的辦法。除此之外,還有應用其他原理的減肥飲食法。

減肥飲食的關鍵不在「少吃」

低碳法

也就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因為這種方法認為,攝入大量碳水,尤其是精製碳水,會促進胰島素的分泌。而胰島素則會促進熱量轉化為脂肪,同時又阻礙已有的脂肪轉化為熱量用於消耗。所以,控制住了碳水的量,就能提升減脂效果。

低碳法有較寬松的版本,也有較嚴格的版本。以著名的阿特金斯飲食法為例,它對於攝入的攝入很嚴格,特別是在初期,每天的碳水攝入量不得超過20克。

不過這種飲食法的好處是,除碳水外,其他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不限。通俗點說,大魚大肉隨便吃,根本不用餓肚子。

低升糖指數(GI)法

前述「低碳法」的原則是盡可能避開所有的碳水,而低GI法並不要求避開碳水,而是要求選擇GI值低的食物,從而將胰島素水平控制在盡可能低的水平上,達到減肥的目的。

所以精製碳水類食物,比如精製米、精麵粉做成的麵包、蛋糕等都要少吃,而粗糧、綠葉蔬菜、不是非常甜的水果、穀物等,則應該多吃一些。

正因為此辦法需要選擇低GI的碳水食物,所以碳水需要在每天的熱量供應中占一個大頭,至少超過55%,否則就難起作用了。所以,也不用計算吃進去的熱量多少,也不用挨餓。

而且這種飲食法也強調,同時配合運動減肥的重要性,是一種健康的飲食法。

除了上述兩種飲食法,如果我們能更多地研究一下各種不同的飲食減肥法就會發現,通過控制食量(即「少吃」)來減肥,絕對不是主流,甚至很少被提及。即便在低熱量飲食法中,其原則仍舊是「控制攝入的熱量」,而不是「控制食量」。

各種飲食原則,主要都是以調整或控制飲食結構為原則,注重對食物的選擇(用於貫徹飲食原則),從而達到減肥的目標。

所以,盲目地、沒有飲食原則指導的「少吃」,多半不會讓人變瘦。從長期來看,還面臨著體重反彈的問題。

「餓肚子減肥」還會面臨的兩個問題

問題一:身體適應之後,減肥效果衰減。

無論哪種飲食減肥法,身體都會進行適應,以避免脂肪過快地被消耗殆盡,這是身體自我保護機制的自然反應。

對於「餓肚子減肥」者來說,比如一段時間不吃晚餐,很可能在最初的一兩個月里,體重下降明顯。但這種效果並不會長久維持,減肥者會發現,體重下降幅度越來越小,直到停止。經驗上,這個過程大概只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而且,「餓肚子減肥」並不會讓減肥者,一步就達到理想的體脂率或體重水平。

事實上,「餓肚子或少吃」這類做法,也並不能以及不宜長期施行。因為,長期來看減肥效果堪憂,且絕對屬於不健康的飲食法。

問題二:「絕對飢餓=不健康=減命」

有人會說,二戰時的集中營里難民,餓到皮包骨頭,這不就瘦了嗎?

需要明確的是,難民們所受到的非人折磨,絕不是一種減肥方式,而是一種不人道的反人類的行徑。我相信,只要思維正常的人,絕不會願意採用這種方式進行自我折磨,而目的居然是為了減肥。

減肥的目的是為了健康,「絕對的飢餓」肯定和健康無關,本質上屬於「減命」。這已經不是「少吃」或「餓肚子」的問題了。

最後,御行君給減肥者們的建議是:不要盲目地憑生活經驗行事,科學、健康、安全的減肥法早就寫在了各種經典的營養學或運動學的著作中,認真地讀一讀,就知道該如何正確減肥了。至於少吃或餓肚子,讓它見鬼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