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一旦准備開始健身,就雄心萬丈、理想遠大,並且制定了非常嚴格的運動計劃,比如每天跑步,甚至規定每天要跑步3~5公里,或更長的距離。目標也可能非常「豐滿」,比如練成肌肉男、參加馬拉松等諸如此類。
然而,現實卻很「骨感」,這類目標和計劃,大多在幾次運動後就會「夭折」。失敗的原因當然有很多,例如鍛鍊者沒有運動經驗,計劃脫離實際,對運動的艱苦性估計不足,起步難度過高等等。
健身計劃該怎麼制定呢?做好下面三件事,可以讓新手少走彎路,制定出更加適合自己的健身計劃。
要點1:先別制定計劃,直接開始兩周嘗試性鍛鍊。
兩周的嘗試性鍛鍊,會給新手帶來以下幾點好處。
首先,將切身體會到運動的艱苦性。所謂「看人挑擔不吃力」,當你看別人跑步時,或許會覺得運動很酷。而一旦自己跑起來,許多人就會承受不了激烈的運動反應,直接在一兩次運動後放棄鍛鍊。
假設兩周的嘗試性的鍛鍊,每周鍛鍊4次,那麼一共就要鍛鍊8次。事實上,這個過程將淘汰掉相當一部分新手,原因只有一個:忍受不了運動的艱苦,包括當場產生的運動反應,事後的疲勞感和身體酸痛,以及鍛鍊的枯燥感。
如果兩周的嘗試性鍛鍊期也不能渡過,那麼制訂健身計劃顯然就多餘了。
其次,明白運動後休息的必要性。運動之後,身體會有自然的延遲性酸痛,以及正常的運動疲勞,所以身體需要休息,用於恢復。特別是剛開始鍛鍊階段,這種身體的酸痛反應會比較強烈,疲勞感也較強。所以,更需要多休息。
第三,會在運動中遇到實際問題,有利於制定的計劃不再脫離實際。
正如前面所說,既然跑不動,你就不會再去制定什麼「每天都去跑步」的運動計劃,這就是「結合實際情況」。
有些人肯定會說,每天跑步確實跑不動,但可以每天都去健身房練練力量。那麼,這兩周也會讓新人大有收獲。你可能會發現不少問題,比如,不知道練什麼動作,重量用多少,順序是怎樣的,不少器械不會用,該先減脂還是先增肌,肌肉酸痛的時間比你想像中的長許多等等。
如果你能堅持完兩周的嘗試性鍛鍊,再制訂健身計劃,將實際得多,計劃也不會再是憑空想像,會更加適合自己。
要點2:制定小目標,暫時忽略大目標。
有計劃,就一定有目標。你的健身目標是什麼?許多人一開始的回答,一般是:
我就是想減肥,變苗條;我想成為肌肉男;我想讓自己變壯;我想讓自己練出彭於晏那樣的肌肉和線條等等。
這些目標看起來很普通,實際上都是大目標、大理想。如果直接將它們作為目標,一是目標過於高大上,二是無法執行。怎麼辦?制定小目標。
怎麼才算是小目標?御行君的建議是,制定三個月的健身目標。舉兩個例子:
如果你准備減肥,那麼你的小目標可以是,「在三個月內,將體脂率降低5%,或腰圍減小4cm」;
如果你准備練成肌肉男,那麼當前的小目標可以是,「在三個月內,將臥推重量提升20kg,或能夠拉起3個標准引體向上」。
小目標的好處在於,它可以具體化,可以執行。執行之後有效果,可以在短期內看到、體會到,從而給鍛鍊者信心,可以繼續堅持下去。
經驗上,鍛鍊者都可以「三個月」為周期制定健身計劃,如此一年執行4個計劃就行了。執行得好,健身效果會非常好,也可以不斷看到身體的積極變化。這要比什麼「我要減肥、我要增肌」這類模糊的大目標管用多了。
要點3:只做簡單的計劃,不要做復雜的計劃。
對於進入中高階的資深健身者來說,他們的健身計劃很可能比較復雜,比如要達到什麼目標(多個指標)、每周練幾次(可能一天多練)、每次有氧和力量是否都有、時間各是多少、每次練哪些動作、重量是多少、飲食如何安排、主要營養成分的占比如何等等。
但對於新手來說,沒必要考慮那麼多,盡可能地簡單一些,目的只有一個:好執行、有效果,就行了。
一個健身計劃的基本要素是:具體可執行的目標、時間期限(周期)、訓練安排,基本也就夠了。舉個例子:
目標:減肥(體脂率由25%降低到18%)
周期:3月1日至6月30日
內容:(1)周一動感單車,周二慢跑,周三休息,周四動感單車,周五慢跑,周六羽毛球,周日休息。
(2)每次運動時長1小時,周六羽毛球2小時。
其他:每周五18:00測量體重和體脂率。
另外,新手如果要制定詳細的力量訓練計劃,也是難以勝任的。所以,剛開始的計劃,可以是這樣的:
目標:增肌(學習和練好基礎動作)
周期:3月1日至6月30日
內容:(1)周一胸背,周三臀腿腹,周五肩臂;(2)每次訓練時長1小時。
其他:每月30日,測量主要身體部位圍度。
事實上,增肌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新手期肌肉量和力量的增長會明顯一些,越往後變化就越發緩慢,所以力量訓練不能急功近利。
至於每次訓練的內容,如果剛開始不知道怎麼練,一個辦法是聘請私教指導,另一個辦法是跟著有經驗的健身搭檔一起練。當然自己練也沒問題,彎路多一些,多花點時間。
如果你正好是一個新手,還沒有開始行動,那麼先練兩周。兩周後,再考慮制定你的第一個健身計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