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

快走3公里,慢走10公里,哪個鍛鍊效果更好?

快走,確實要比慢走鍛鍊效果好。不過,我們最好先搞清楚,什麼是快走,什麼是慢走?

什麼是快走,什麼是慢走?

快走,並沒有一個嚴格的、速度上的定義或者標准。只要你能夠比平時自己的日常步行速度快,就可以認為,是在進行快走鍛鍊。

相對而言,正常的步行速度或者散步之類的行走,由於步行速度偏慢(小於低於日常步行速度),我們可以認為是都屬於「慢走」。事實上,在資深健身者看來,慢走是無法滿足鍛鍊需要的,因為運動強度太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謂的「健身鍛鍊」,就是要求對身體形成一定的外界刺激和鍛鍊壓力,身體才會產生適應和變化的過程。而慢走卻是讓身體處於舒適安逸的狀態,所以身體不會有什麼變化,也就不會產生多少有意義的鍛鍊效果。

快走比慢走鍛鍊效果好的原因?

其實我們剛才在定義討論中,已經提到了相關的理由,因為快走會對身體形成必要的鍛鍊壓力和外界刺激,迫使身體產生適應過程。

有快走鍛鍊經歷的朋友,肯定會有這樣的身體感受:快走時,你的呼吸會比平時更急促(可能會影響說話的通順性),心跳會更快,下肢關節會明顯感受到沖擊與震動,腿部的肌肉會繃緊,如果走得夠快,有些肌肉可能還會發生酸疼現象。身體還會微微出汗等等。

上述反應和你快走的強度(快走的速度)有關系,走得越快,運動強度越大,上述運動反應也就越大。

運動反應越大,身體就越需要有一個過程來逐步適應運動帶來的影響。這個適應的過程,表現為身體素質或運動能力的提高,包括心肺能力的提高,腿部肌肉變得有力。慢慢地,隨著鍛鍊的深入,一段時間之後,耐力更持久,肌肉酸痛感也會變輕或消失。

然而,慢走就不會產生上述效應。所以快走和慢走的效果並不是由運動距離所決定的,而是主要由運動的強度,即外界的刺激和壓力,所決定的。

快走3千米,雖然比慢走1萬米,距離短了許多,但是快走3公里更有鍛鍊意義,而慢走10公里,頂多增加一些熱量消耗,僅此而已。

貼士:實際上從鍛鍊的經濟性上來說,慢走10公里也是不劃算的。以行走1公里用時15分鍾計算,10公里需要用時150分鍾,也就是2個半小時(如果你願意花那麼多時間在走路上)。而它居然不能帶來什麼有價值的鍛鍊效果,性價比極低。

不同的人,效果也不同

但是鍛鍊效果的好壞並不是完全由運動本身來決定,還和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有關。也就是說,不同的人進行快走鍛鍊,其效果也是不同的。

對於新手來說,由於身體長期處於安逸的狀態,一旦用快走進行鍛鍊,哪怕快走的運動強度並不是很高,只要對身體形成了足夠的刺激,就會產生不錯的運動效果,包括體重和體脂率下降、心肺功能變好等等。

但是對於健身老司機們來說,快走由於其運動強度遠遠低於平時的訓練強度,所以這種運動形式對於他們來說,根本就不會形成足夠的刺激,因此也就談不上什麼運動效果。所以,健身房裡的那些運動達人,幾乎不會將快走作為主要的鍛鍊內容,但是在力量訓練的減脂期,大量的快走卻可以用來消耗熱量,幫助減脂。

總體而言,走路或者快走這種運動形式,總體上的運動強度不高,因此它所形成的鍛鍊效果,只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因為身體會快速適應)。所以,當你的體能和運動水平提高後,應及時升級運動方案,採用更高的運動強度。

比如,將平地勻速快走,改為爬坡走或變速走,然後再進入到慢跑、動感單車、有氧操等鍛鍊。

最後,你想通過快走達到怎樣的運動效果呢?

作為有氧運動,直接的運動效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減肥(變瘦了),二是心肺功能的提升(比如跑步變輕鬆了、跑得更快更遠了)。

剛才我們已經說了,快走的運動強度總體上是不高的,所以提升心肺功能的作用有限。如果想提升心肺功能,那麼就要盡快從快走提升到跑步等更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中。

那麼,快走的減肥效果好不好呢?由於其運動強度過低,身體很快會適應,所以單純以快走來進行減肥,效果大多不怎麼好。有什麼辦法可以改進呢?

一種是飲食配合的辦法,如果你的飲食控製做得不錯,再加上快走鍛鍊消耗熱量,那麼也能夠達到不錯的減肥效果。

另一種辦法是運用更好的運動方案,比如先進行一小時力量訓練,然後再進行30分鍾的坡度快走。這也是許多資深的健身者,在減脂階段最常 採用的辦法之一。

好了,現在你該知道,快走和慢走你該選擇哪一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