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健身運動其實如果確切爭論起來,它的出現不到五十年。這段時間,醫學和體育飛快的發展,許多爭論隨著科學的發展,尤其是現代醫學的不少器械的發明,通過生物學微觀的觀察得到結論,不少爭議漸漸平息,大家不再談及,但是依舊還有許多爭論沒有被蓋棺定論,其中困擾大家最多的五個爭議,至今都沒有個確切的說法。你聽過這些爭議麼?誰對誰錯,歡迎留下你的觀點。
第一個爭議:要增肌,速度就得慢。
出現這個爭議是因為許多人認為:通過穩定、緩慢的收縮動作,最能高效的刺激肌肉纖維,從而達到增肌目標。
但是有些人也認為在做鍛鍊時候,要加入快速爆發力的動作,這樣才能讓II型肌肉纖維刺激,挖掘出他的生長潛力,慢速動作,僅僅用於做肌肉退讓性的收縮動作,比如在做臥推,我們銀根快起慢放,而不是慢起慢放。
第二個爭議:要長快,重量就得加。
不少人認為,越重的負荷,對肌肉刺激越強,在達到最多次數最多組數後,輔以適當的休息,肌肉就能飛速的生長。
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為,雖然6-15次一組是最佳的肌肉鍛鍊次數范圍,但是每次做到最多次數和最多組數會讓自己力竭,不易於體內給肌肉纖維和成最佳的代謝環境。並且肌肉不是單一的,它是復雜系統的,而且每種肌肉的耐勞程度不同,如果你刺激到了一個肌肉,但是旁邊肌群無法承重這麼大的負荷,會讓你受傷,得不償失。
第三個爭議:要效果,動作就得准。
幾乎大部分人都認為:所有動作都要標准,只有動作標准,效果才能最大。
有趣的是,在不久前的歐美生物學大刊{歐洲生理學}中,說其實肌肉也是有想法的,偶爾適當的加入欺騙動作,更能促進肌肉的生長,比如做在做側平舉時候,稍微搖晃下,能增加肩關節的扭矩,從而提高在三角肌的壓力,讓肩部鍛鍊更加有效。
第四個爭議:要鍛鍊,休息就得有。
不少人認為,所有動作都需要休息,每組鍛鍊,也必須要間隔鍛鍊,才能讓肌肉生長恢復。
但是也有不少人覺得,沒必要休息,組與組之間,應該保持肌肉的活力,可以用低強度的動作練習下目標肌肉的收縮,不僅可以提高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控制能力,而且還可以有效的提高時間使用效率。
第五個爭議:要肌肉,訓練過後要及時攝入蛋白質。
不少人認為,在訓練過後立刻加入蛋白質,可以讓蛋白質吸收效率最高,也就能最大程度的促及肌肉的合成。
不過不少人認為,沒有必要特意去吃蛋白質,因為我們中餐裡面,在日常飲食中,就可以達到足量的蛋白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