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引體向上;等距控制;彈力帶
小編簡評:5個「花式」不是為了表演,而是突破引體向上的瓶頸
還沒踏進健身房那一刻,你也許已經掌握了這個動作。等你練了一段時間,會覺得這個動作也沒什麼感覺,最後把它給遺忘掉,這個動作就是我們的引體向上。
引體向上是練背的絕招,有些老鐵還不能回歸健身房,在家裡通過變式也可以練好引體向上。引體向上做得好,背部不可能是弱雞!
訓練的「綠葉」
可以打個比喻,引體向上之於健身,就像綠葉蔬菜之於營養一樣。都知道應該要吃,但我們當中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引體向上也是如此。
這是一個應該在任何訓練計劃中都進行的肌肉訓練,無論目標是力量還是體格。在現實世界中,可能很難有與比引體向上更好測算力量的方法,通過引體向上的訓練,或多或少會影響其他主要的訓練方式。
引體向上可以增強我們的背闊肌、斜方肌、菱形肌、肱二頭肌和前臂等肌肉,甚至需要控制下半身和核心肌群。
引體向上與臥推的力量比為1:1?
運動員應該能夠以與臥推一樣大的重量(包括體重)進行引體向上,也就是說,一個體重90公斤的老鐵可以做到135公斤的臥推,那麼應該可以在自身體重下額外增加45公斤做總重量135公斤的引體向上。
臥推和引體向上的重量比應該是1:1的最小值,我更願意見到更偏向於引體向上。
引體向上與臥推,我們的粉絲相信也能做到7-8個自重的引體向上(所有握法)。如果現在你還不能做到7-8個,並且已經訓練多年,就要有所警惕,並且需要重新考慮自己的訓練模式、營養飲食等。
如果已經有扎實的力量基礎,就要提升一個檔次。這里5個引體向上的變式訓練,可以增強力量和肌肉,讓訓練和體格更上一層樓。
1. 等距控制引體向上
這個動作是為後面的發展奠定基礎。
- 把自己拉起來,直到上胸與杆子齊平。
- 保持挺胸,手肘向下和向後拉,用力擠壓肩胛骨,等距控制。
感覺上背部的肌肉在燃燒?這是我們在引體向上時需要達到的效果。而現在,只是用力擠壓。孤立訓練迫使自己更能募集恰當的肌肉。如果不主動回縮肩胛骨,而僅僅依靠手臂力量來完成這個動作,是不可能堅持的。
這個動作還有助於加強斜方肌下部和菱形肌,有助於改善姿勢並避免肩部問題。用旋前的空握做,拇指懸垂在杆的一邊。研究發現,與有二頭肌參與的一般引體向上相比,等距控制引體向上,斜方肌下部的激活度更高。使用空握握法有助於將肘屈肌排除在外,這樣背部就可以更加直接募集得進行肌肉刺激。
在常規的引體向上結束時,增加30-45秒的靜止控制,如果能夠控制超過45秒,那麼就需要增加負重。
2. 空手引體向上
字面上來說,是把手從引體向上中釋放,但需要用於練懸垂舉腿用的練腹肩帶。
- 進入與懸垂舉腿相同的起始姿勢,上臂放在肩帶中,雙腿筆直下垂,雙腳交叉,防止大腿擺動借力。
- 確保肩帶與三頭肌齊平,幾乎搭在腋窩上。
- 挺胸,微微拱起背部。
- 將自己盡可能盡可能高的高度並保持一秒鍾。
動作做得正確的話,上背部會獲得與等距控制背部時相似的感覺,並且身體姿勢基本也相同:挺胸,手肘向後,肩膀並攏,並且盡可能下放身體,並重復。
動作幅度會比普通引體向上較小,動作模式基本是一樣的。這個動作並不是取代引體向上,而是可以作為一種工具,幫助身體學習使用正確的肌肉來獲取更多的增肌效益。嘗試在常規訓練之前做一組,幫助激活正確的肌肉,讓身體掌握練背的感覺。如果手指、手、手腕或肘部受傷,這個變式也是最完美的替代。
3. 1.5次引體向上
這是一個將功能性、肌肉、力量結合在一起的訓練。當有人問你他們在引體向上中「感覺不到自己的背闊肌」,就給這個這個方法他們,是一種立竿見影的訓練方法。
可以使用不同的握法——正握、反握或對握。如果使用正握的握法,建議使用空握,這樣更容易找到「感覺」的握法,並且盡可能地減少肘屈肌的發力。
- 像一般引體向上那樣做。
- 將身體下放一半,直到頭頂剛好低過杆子,這時候將身體拉起來,上面1.5個引體向上算一個的1.5次引體向上。
- 緩慢將身體下放,並重復持續訓練。
- 做3-4組,每組6-8個1.5次引體向上。
這個方式有助於確保每次引體向上都可以在受控中完成,並且確保用正確的肌肉在做工。因為收縮的次數是正常引體向上的2倍,所以對上背部和背闊肌的加強是很有幫助的,而且肌肉在緊張下的時間的增加導致更多的肌肉生長。
可以使用1.5次引體向上來替代常規的引體向上。一組6-8個實際上是6-8個「1.5次」。一般能做到常規引體向上的大約2/3次數,所以如果常規引體向上能做12次,那麼就應該做到8次1.5次引體向上。如果這個動作可以做到6-8次,建議增加負重。
4. 彈力帶抗阻力引體向上
下面是從「感覺」引體向上到如何強化訓練。負重引體向上是第一步,大多數老鐵卻很快進入瓶頸期,這時候是爆發式訓練發揮作用的地方。
力量舉運動員長期使用速度訓練來提高他們在臥推、深蹲和硬拉的表現。目標是提高力量發展的速度,這種方式是使用較輕、而不是過重的負重並快速移動負重。我們把這個方式應用到引體向上上,得到了彈力帶抗阻力引體向上。
- 使用一根彈力帶(或多根彈力帶),引體向上的下方地板上放一個啞鈴,把彈力帶一端綁在這個啞鈴上。
- 另一端固定系在腰帶上。底端固定好,起始的時候彈力帶不要太緊。
- 像往常一樣做引體向上,嘗試通過爆發力做每一次引體向上,快速拉起在這里才是關鍵。
彈力帶提供阻力,彈力帶拉得越緊,最低點的張力越小,最高點的張力越大,這會迫使身體在每個引體向上中都使用爆發力。
每周練一次,6組每組做3個,代替原有的常規引體向上訓練。正握、對握和反握各做2組,並且不要做到力竭。根據需要增加更多的彈力帶,這個動作經常出現的問題是阻力太小而不是太大。注意,訓練必須能拉得起身體,避免隨著張力的增加而被彈力帶拉跨。
5. 超重負重懸垂
研究發現,長時間的負重拉伸也可以導致肌肥大,但這不是做這個動作的主要目的。在沒有助力帶的情況下進行身體懸垂,保持至少45秒,增強握力,使身體更熟悉比常規引體向上時使用的更大的負重。到正式引體向上時,就不會感覺到那麼難了,還可以刺激新的肌肉生。
這不是被動的懸垂——動作保持挺胸、打開背闊肌、肩胛骨下沉,保持肌肉和關節的張力,讓肩部盡可能遠離耳朵。正握或對握在這里的效果最好,反握的握法會給肩膀和肱二頭肌帶來太多壓力。
在引體向上訓練結束練習這個動作。在開始時,保守選擇增加的負重,然後慢慢增加負重。這個動作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但很快就能夠承受比自己想像中更大的重量。只要掌握了,握力反而不是問題,做負重引體向上也不會感覺困難了。
如何設計引體向上計劃?
不要一次將所有的變式都加入訓練計劃中,不然會導致身體無法感知哪個有效果,哪個沒效果!嘗試一到兩個,給身體幾周的時間,看看效果如何,然後再進行進一步調整。
哪個訓練動作最適合自己,取決於自身的弱點。如果很難感受自己的背部在做引體向上,那就試試其他的訓練方式。
- 如果菱形肌較弱並且很難完成引體向上中最高那幾厘米,那麼第1種等距控制可能有所幫助;
- 如果缺乏動作啟動的力量,就嘗試第4種的速度訓練;
- 如果需要加強握力,第5種超重負重懸垂可能是你想要的。
無論選擇哪一種變式,只要確保在做某種形式的引體向上,都會變得更強壯。現在是提高標准並挺胸感受變化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