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圈有句老話:健身不練腿,遲早要後悔!這句話對於玩鐵的小夥伴都聽過無數次了,但是真正喜歡練腿的人不多,我們都知道練腿的重要性,練腿的動作不只是深蹲,今天我們來好好地重視一下腿部練習。
那些知道對稱和平衡以及大腿生長帶來的好處的兄弟們,腿部訓練日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想要真正被認可為一個舉鐵人士,那麼這6個練習可以幫到你。
大腿肌肉的關鍵知識點
大部分人的股四頭肌的快慢肌肉纖維比例是相同的。
股四頭肌是由4個大肌肉組成的,每一塊都有自己特定的功能,它們都附著在脛骨粗隆上(膝蓋下的骨頭),但有都有各自的起點:
- 股外側肌——粗線,股骨大轉子
- 股直肌——骨盆髂前棘,骨盆髖臼上緣
- 股內側肌——股骨粗隆間線
- 股中間肌——股骨的前面
股四頭肌有什麼功能?
作為一組肌肉,股四頭肌(1)參與一些特定的動作:
1. 膝蓋伸展——伸直膝蓋,就像跳或踢球一樣。股四頭肌是唯一負責膝伸的肌肉群。
2. 髖部彎曲——負責髖屈,就像當你做舉腿的時候。唯一可以完成髖屈的股直肌是股直肌。
3. 股四頭肌還通過控制前後和左右的力量來幫助穩定膝蓋,防止脫臼。
4. 跳的更高,跑的更快,在所有運動中,下半身的力量產生都是關鍵。
一份全面的腿部訓練計劃會幫助你讓運動表現達到當前的最佳水平。
下半身力量訓練的好處有:
- 提升速度,加速以及奔跑和彈跳的力量
- 減少疲勞提升整體耐力
- 增強睪酮水平
- 提升技巧,敏捷
- 為投擲和出拳提供堅實的下盤
- 增強核心穩定性
大腿厚度和構成
不是所有的股四頭肌都一樣的。就實際的塊頭和厚度來說,股內側肌最大,第二是股外側肌然後是股直肌。
股內側肌擁有最多的「三角形」肌纖維,這意味著這些纖維從一個肌腱到另一個肌腱呈短線排列,因此可以產生很大的力量。但股外側肌能產生最大的力量,只是因為它有巨大的生理橫截面積。
大腿肌肉的肌纖維類型
股四頭肌是由l型和ll型肌肉纖維組成的:
- 類型1(慢肌)——尺寸和強度較小,不能產生很大的力量,因為它們的激活或「抖動」速度比其他類型的纖維慢。1型纖維用於較輕負荷的耐力訓練。
- 類型2(快肌)——更大的力量,爆發力和力量的潛力。因為它們的尺寸更大,可以迅速收縮。這些纖維有更大的肌肉生長潛力,並用於更激烈的鍛鍊和更重的負荷。
盡管研究結果各不相同,但研究表明,股四頭肌在I型和II型纖維之間的比例大約是50/50。還有的說是45/55的I型更多,更甚者說30/70的人ll型占多。
如果你想讓你的股四頭肌得到最好的鍛鍊,必須把訓練從高負荷的低次數訓練轉換為高負荷的低次數訓練。
訓練動作1——槓鈴深蹲
不驚訝吧?當我們說到鍛鍊股四頭肌時,槓鈴(2)就是王者動作。
你所需要的只是一根槓鈴、一個架子和堅定的意志力,然後深吸一口氣,蹲下來,如果你能蹲得更深,那麼恭喜你。如果不行,那麼先做到平行。
賣力蹲,然後享受你的收獲!
訓練動作2——前蹲
將負重放在移到前面,會將原本集中在整個腿部的刺激集中轉移到股四頭肌上。
在前蹲時保持背部挺直會更容易,而且你的核心也會越來越強。
訓練動作3——哈克深蹲
說到發展腿部肌肉質量,哈克深蹲首當其沖。
哈克深蹲讓你不需要像深蹲那樣擔心動作形式和技巧。你要做的只是增加負荷,動作幅度,享受乳酸的推擠,因為每個重復都是在你的肌肉纖維里燃燒。
一些運動員表示,與其他形式的訓練相比,哈克深蹲對於膝蓋更友好,因為動作軌跡固定(不能左右移動,運動范圍固定),穩定性的提高意味你可以安全地增加負重。
訓練動作4——挺髖蹲
這個動作不是給娘炮做的,而是給那些真的想要發展肌肉質量的雄性的。
它有點像舞蹈動作,就像你試著在躲避子彈一樣。順便說一句,這個動作阿諾也推薦哦。
訓練動作5——鍾擺深蹲
鍾擺深蹲是一個固定的器械,將負重從你的下背移開,並且完全地施加到你的股四頭肌上。
這個器械在過去的十年裡人氣暴漲,但是在國內現在還很少見。專家們說這個設計加強了受力曲線,復制了槓鈴深蹲但是將最大化的刺激集中到了股四頭肌上。
訓練動作6——行走箭步蹲
最後一個動作同樣是基礎中的基礎,但是這不意味著容易,但是如果你的技術到位,那麼我們保證練完之後你的股四頭肌能灼燒的飛起。
保持你的軀干和頭直立,者能夠幫助最大化股四頭肌的緊張,前傾意味著更多地臀大肌參與。箭步蹲同樣還能發展你的協調性,和整體運動表現。
說了這麼多腿部動作,是不是覺得很少用到?不要急,不用一下子都練,了解自己需要的動作,加入你的訓練計劃中,堅持一個月,會發現訓練有質的飛躍!
不要忘了點贊關注和轉發哦!#清風計劃# #運動課代表#
(1)〈人體學習百科〉 貓頭鷹出版社 ISBN 957-9684-11-1
(2) Cornacchia, Lorenzo; Bompa, Tudor O.; DiPasquale, Mauro G.; Mauro Di Pasquale. Serious strength training.Champaign, IL: HumanKinetics. 2003. ISBN 0-7360-42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