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

硬拉增強體型的王牌,為什麼不適宜經常練?

都說硬拉是展現實力的動作之王,回顧一下一年來的訓練,硬拉的成績有在提升嗎?

訓練終須有效才能叫訓練,不能把健身房當做競技場,這些硬拉的技巧,不知道你掌握了多少?

不要做超大容量或高次數高組數的硬拉

硬拉是一直「練得少獲得多」的動作。它比其它復合動作更有沉浸性,沒有其它動作能像硬拉這樣給你沉浸於訓練的感覺。

為什麼?大多數小夥伴會告訴你,這是因為雙手直接握在槓上,對脊柱和中樞神經系統有刺激的動作。他們還相信這會對交感神經系統造成高度的刺激,抑制副交感神經系統,導致大量的肌肉刺激,從而恢復。

所有這些都只是理論,但這感覺是真的,尤其是在一輪硬拉之後。拋開理論不談,科學告訴我們,訓練量實際上並不是力量增長的驅動力。神經上更適應以更快的速度拉起負重,或在硬拉中有更大強度,這是提高力量的主要驅動力。

這就是為什麼不要做大訓練容量的硬拉的原因,同樣不要做高次數(12次以上)的硬拉,做到這兩點反而會幫助你更快恢復肌肉。

訓練每組3至5次

如果目的是提高硬拉的最大重量,那麼每組3到5次就足夠了。我剛才告訴過你,為什麼不要做高次數和大訓練量,所以讓我們從這里開始。

不要練得太頻繁

不應該經常訓練硬拉。這里有一個常見的場景:健身房有個兄弟在練硬拉,他硬拉的重量每周都有增加,於是他朋友增加重量,因為大重量硬拉看起來非常強悍。

但他朋友的硬拉成績陷入瓶頸甚至倒退了。他朋友感到沮喪和傷心。於是停止進行硬拉一段時間,之後再回來做時,會發現看到硬拉的重量再次上升。但他不知道原因,所以還是像以前那樣練,於是又瓶頸、倒退、傷心。

這樣的故事太多了。硬拉成績具有快速上升的潛力,並且由於豎脊肌恢復緩慢,隨著強度的增加,訓練者沒有考慮到恢復的需要。由於局部沒有完全恢復,因此疲勞將拖累整體力量。因此,硬拉陷入瓶頸,而訓練者不知道為什麼。

站在槓鈴片上訓練

這可能是很有成效的方式。有些小夥伴會認為,站在高的位置上進行硬拉可以增強你的力量。但並不會,這和架上硬拉的原理差不多,所做的動作位置與原先差太多,以至於無法將增加的重量的能力轉移到原動作上。

由於槓鈴片高度很小(站在一個標准20kg槓鈴片上),位置與原先幾乎相同,但它增加了拉起時的難度。

看看正確的做法:

  • 讓硬拉的啟動階段稍微困難一些。
  • 保持相似的運動模式。
  • 將重量大程度轉移到原動作上。

用小尺寸的槓鈴片進行訓練,再到地板上硬拉,檢測自己的訓練成果。

不要和那些具有硬拉天賦的小夥伴做同樣的訓練

這對於那些經常學習硬拉的小夥伴,會經常出現的問題。他們觀察那些具有硬拉天賦的小夥伴,並試著模仿他們來做。

很多小夥伴不理解手長差3-5厘米的不同對硬拉運動范圍的意義。有的小夥伴在硬拉拉起時,在膝蓋以上就鎖定,有的在大腿中段就鎖定,前者具有更大的槓杆優勢。而大腿中段鎖定的小夥伴,比起在胯部位置鎖定的小夥伴更具優勢。

但這並不是說,有槓杆優勢的人不能提供好的硬拉建議。但是那些手臂超長,有最大的拉起角度的小夥伴,並不是你的學習對象。

訓練硬拉的爆發性

不要模仿那些本身就適合硬拉的小夥伴的訓練計劃,利用槓杆作用決定自己適合哪一種方式來訓練。

大多數情況下使用爆發力的方式訓練,用稍微重量,並加一些小槓鈴片從而接近最大重量。換句話說,努力做最好的訓練來提高自己力量。

如果想突破硬拉,花70-80%的時間來做硬拉訓練,每組3-5次。每個訓練階段的目標是完成最大重量90%為目標,然後做3個。當達到最大重量90%的目標,而且一組可以做三次的時候,就知道已經自己的最大重量可以再提升了。

第1周:最大重量65%×2組5次

第2周:最大重量70%×2組5次

第3周:最大重量73%×2組3次

第4周:最大重量75%×2組3次

第5周:最大重量80%×2組3次

第6周:最大重量83%×2組3次

第7周:最大重量85%×2組2次

第8周:最大重量90%×1組3次

技巧和方法都有了,循序漸進地突破自己,硬拉不是攀比競賽,而通過反復訓練,在下一年能看到自己的硬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