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尤其我們在運動的時候,哪一個關節比較容易受傷?估計大家都會說是「腳脖子」、也就是我們的「踝關節」。
不錯,腳踝是我們身體上的一個大關節,卻又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關節之一。而做好運動熱身、避免過劇的動作,都是防止扭傷踝關節的主要手段。
但也不乏有些朋友,可能並沒有什麼運動,正常行走的時候,隨便一個趔趄也會扭傷「腳脖子」。讓他們感到很納悶,別人跳高跳遠也沒事,為何自己慢慢走也能扭到呢?
造成習慣性崴腳的原因
因為在某一次崴腳的時候,傷到了腳踝外側的韌帶,但是當時沒有治療。於是自行恢復的韌帶就比正常人的松,無法將踝關節固定在正常位置上,一旦承受力量就會搖晃,踝關節不穩定,走路時會很容易崴腳。
打個比喻,就像桌子的腿,被外力或推動、或撞擊、或擠壓之後,桌子腿就不穩定了,就容易發生搖晃的情況。
經常崴腳的人,如果目前腳崴了之後感覺不是很疼,好像沒有什麼影響。但如果不治療,隨著崴腳次數的增多,他就會習慣性地將重心放在在另一隻腳上,容易導致經常崴腳那一側的腿部肌肉萎縮,平衡能力下降。
另外,踝關節在反復崴腳的過程中會受到繼發損傷,例如骨頭挫傷、軟骨損傷、肌腱損傷等情況。有的時候患者即使沒有崴腳,但是由於韌帶鬆弛,整個踝關節不穩定,走路時增加了關節磨損,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關節酸痛的症狀。
習慣性崴腳該怎麼辦?
一、剛崴腳時,會出現急性損傷。導致腫脹疼痛。這時候,一定要停止活動。並且用冰敷,阻止滑液的過度分泌。充足的休息,讓腫脹慢慢消除。
二、在第三天後,可以對崴傷部位進行熱敷。加速血液的循環和組織液的吸收。能夠有效減少腫脹的情況。這一段時間也要盡可能的停止活動。
三、當腫脹完全消失後,可以對踝關節進行一定活動量的訓練。重點是,恢復踝關節的正常活動度。做自重的足背屈,足趾曲等活動度訓練。一定要在無痛的范圍內進行。避免二次的損傷。
四、導致習慣性崴腳的很重要一點因素是,大腦對於腳踝的正確的位置出現了偏差,因為韌帶的鬆弛,出現內翻的位置。而大腦會認為這個位置是「正確的位置」,在腳部落地時,在內翻位落地。增加崴腳風險。所以對於足底的本體感受訓練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選擇單腳支撐訓練,刺激本體感受。當可以支撐住後,進階到閉眼單腳支撐訓練。直到能夠堅持40秒以上,才算合格。
五、學習正確的步態,是很有必要的。步態是指我們行走時的姿勢。我們自己覺得很容易的行走,其實是一種非常復雜的運動過程,它要求神經系統和肌肉的高度協調,同時涉及許多的脊髓反射和大、小腦的調節,以及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的相互協調。才會在走路中減少習慣性崴腳的風險。
一些肌肉訓練和關節功能訓練。
1、踝關節內、外翻運動
各保持20s,每日3組
2、腳背屈和腳跖屈
各保持20s,3次一組,每日3組
3、腳尖提踵訓練
15-20個為一組,3組
4、脛骨肌力訓練,各保持3秒
然後恢復到起始位置
重復做15-20次,做2-3組
單純地鍛鍊踝關節只是最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