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到過一句很扎心的話:大疫三年,眾生皆苦。
短短三年,自由自在的生活,變成了回不去的從前。
就連呼吸新鮮空氣,都要隔著一層口罩。
這場疫情,幾乎讓每個人的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同時,也讓我們明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疫情過後,一定要改變這8種生活習慣。
熬夜,是現代人的常態。
我們不是不想睡,是捨不得睡。
幹了一天的活、帶了一天的娃,時間都是別人的,只有深夜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
這種自由支配時間的快感,就像毒藥一樣,讓我們欲罷不能。
晚上多熬一分鍾,身體就多一分傷害。
我們熬的不是夜,熬的是「命」!
多少鮮活的生命,就這樣葬送在不斷「熬夜」里。
人生在世,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都是空談。
再好的特效藥,都不如我們自身的免疫力。
古人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規律。
因為這樣可以增強免疫力,是最有利於身體健康的。
逼自己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不僅是對自己的身體負責,更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
在網上看過這樣幾組數據:
圖片來源:網絡
可以發現,堅持運動和不運動的人生,真的不一樣。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治療新冠肺炎的過程中,患有基礎病的人,死亡風險是最大的。
堅持運動,不僅能降低我們的患病風險,延長壽命,而且還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宣洩壓力和自我升華。
因為堅持運動,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是自律的養成,需要體力,更需要耐力。
在這過程中,我們可以逐漸克服掉懶惰的習慣,人也會慢慢變得積極樂觀起來。
當我們身體的毒素隨著汗水揮發掉時,我們獲得的必定是一個更健康、更快樂的自己。
面對疫情,戴口罩、勤洗手、多打掃、常通風、消消毒……已經變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標配。
干淨的生活環境,不僅能讓我們的心情舒暢,而且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要知道,髒、亂、差的生活環境,只會加速細菌的滋生和病毒的傳播。
不管屬於主動還是被動,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我們一定要長期保持。
這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則,也是我們的個人責任。
特別喜歡一段話: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碎銀幾兩。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世間萬種惆悵。保老人晚年安康,稚子入得學堂,你我柴米油鹽五穀雜糧。
錢,是我們生活的保障,它能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問題。
沒有錢,真的寸步難行。
如果你花錢還是大手大腳,如果你還沒有存錢的習慣,從現在開始,改掉這些不好的習慣。
學會精打細算,學會把錢花在刀刃上,養成定期存錢的習慣。
我們存的是錢,也是一份安全感。
當風險來臨時,我們才不至於手足無措。
因為,兜里有錢,就是我們生存的底氣!
大多數人的收入,都來源於自己的工作。
這幾年的疫情,讓很多人失業,生活也因此陷入兵荒馬亂之中。
我們深深地明白,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是多麼的難得。
疫情過後,工作再不順心,也別隨便裸辭,因為風險真的很大。
如果是自己能力的問題,你要做的是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否則,不管你換多少工作,結局都一樣。
如果是公司的問題,在決定辭職之前,一定要提前給自己做好規劃:
比如是否找好了下家,你的積蓄是否能保障你的基本生活……
不管怎麼樣,身在職場,多點理性,少點沖動,努力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
停止學習,就等於自我放棄。
特別是這個時代,拋棄你,連招呼都不會打。
時間的本質是因果律,今日的一切,皆是昨日的因果使然。
如果你還抱著得過且過、混日子的心態,日子終會反過來「混」你。
學習新的技能、學習新的知識,不僅是我們生存的必需,更是我們精神的食糧。
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你抓住的每一分每一秒,勝過你虛度的每一年每一月。
時刻保持學習的狀態,我們的心才不會慌,我們才不會被淘汰。
有人說:
「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為擁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
人這一生,如果總是不斷地索求,內心是沒辦法得到滿足的。
特別是當能力配不上野心時,就很容易陷入焦慮、迷茫,甚至抑鬱的狀態。
我們的心就像是一個瓶子,裝的焦慮越多,快樂就無處安放了。
疫情籠罩下的我們,見過太多的悲歡離合。
一家人平平安安,無病無災,就是最大的幸福和快樂。
多餘的欲望,高不可攀的目標,該放棄的就放棄吧。
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追求能追求的,就足夠了。
因為疫情的原因,自己已經好久沒回家了,一次次訂票,又一次次退票。
想到家中的父母,他們是否總是對著遠方望眼欲穿,一次次期盼,又一次次失落!
疫情,阻隔的不僅是千山萬水,還有回不去的家。
別總說來日方長,這世上多的是世事無常。
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疫情過後,不要再拿「忙」來當藉口了。
可以的話,多回家看看父母,多陪陪愛人和孩子。
們是我們的鎧甲,也是我們的軟肋。
活著,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他們。
有人說:時代的每一粒塵埃,落在個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
疫情對我們的沖擊實在太大了,但不管怎麼樣,生活都要繼續下去。
所以,我們絕對不能認輸,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照顧好自己。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單單是為了應付疫情,也是為了更好地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一切風險。
唯願疫情早日散去,在這春暖花開之時,去做想做的事,去見想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