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

什麼是體能?

擁有保持身材的能力,也是體能好的一種表現!

以前上學的時候,很多人問我,你學什麼專業的,我就說我是學體能的,然後就會迎來一片奇怪的感嘆——體能是個啥?這個玩意兒怎麼學?

大眾對這個詞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偏見。最簡單的就是認為,一個人能跑十幾公里不喘粗氣,或者踢足球從開場到結束一直能沖刺,這就是體能好。其實這只是耐力好,而耐力只是體能的一部分。或者有的人專精某一運動項目,但這也不能說明體能好,只能說是專項好。

其實體能是人體的整體能力的統稱,它是一個很全的很綜合的概念,不是任何一項身體能力強或弱所能決定的。對於體能教練而言,我們把一切專項之外的能力,都歸屬於體能范疇。

教科書上對體能的解釋是很簡單的——體能包括三方面:形態、機能、素質

其中身體形態是指身體基本結構特徵,比如身高臂長、基礎維度等等;如下圖,不同的運動項目的形態對運動員產生不一樣的專項化影響,而很多項目在實際訓練中也要注意運動員的體重以及體型體態,所以這是體能訓練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不然,作為一個體能師,如果給該控體重的運動員練壯了,呵呵,主教練肯定會弄死你。

第二,身體機能是指身體各個器官系統的功能,比如各種代謝能力、各種血糖、ATP供能之類;

上面兩個是大家常常忽略的,而我們一直以來認為就代表「體能」好壞的主要內容,其實更多的只是身體素質這一項。

一般來講,身體素質包括包括五大內容,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

下面就是關於五大運動素質的簡單解釋。(雖然很重要,但是不願意看的可以跳過。)

1、力量:三方面,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

(1)最大力量:肌肉收縮所能產生最大張力

兩個層面:

A.相對力量:考慮體重的狀態下所能表現的最大發力能力;比如有體重限制的舉重運動員

B.絕對力量:不考慮體重的狀態下所能表現的最大發力能力;比如無所謂體重的大力士運動員

(2)快速力量

三個層面:

A.啟動力量:沒有任何預收縮和初速度,實現力量從0到1的過程,表現力最低,最難發力;比如起跑

B.爆發力:從1到正無窮的過程,有了預收縮之後,進一步發力對抗外界阻力的能力。比如縱立定跳遠之前的預擺

C.反應力量:超等長訓練,有肌腱的預收縮激活神經層面的反射,能表現出更大的力量,是三種中力量表現最高的。比如跳箱訓練

(3)力量耐力:持續收縮抗阻工作的能力,無處不在。比如不停的搬磚(最大力量決定了天花板的高度,但力量耐力決定了我們在高強度狀態下持續工作的能力)

2、速度:移動速度、動作速度、反應速度

(1)移動速度:有兩個層面,一是最大移動速度,第二是加速的能力

(2)動作速度:肢體運動速度的快慢,體現在一個肢體運動的速度之中。比如,抽人一大嘴巴

(3)反應速度:判斷外界信號快慢的能力。

3、靈敏:包括平衡、移動靈敏、動作靈敏、反應靈敏等多個方面表現

(1)平衡:

行走:平衡在移動狀態下的體現

站立:平衡在靜態下的體現

無支點平衡:平衡空間狀態的體現。比如體操的空中轉體

(2)移動靈敏:快速改變身體移動狀態的能力。比如突然的啟動或者停止

(3)動作靈敏:快速改變身體動作狀態以及多動作連續進行的能力,動作與動作的銜接。比如,連抽三個

(4)反應靈敏:能夠針對外界的刺激信號做出正確的反射(動作),可以通過訓練加強。比如躲槍子

4、耐力:

(1)有氧耐力:可以工作多久&可以工作多強。

理解1:工作多久的能力,可以理解為大眾完賽一個馬拉松的能力;

理解2:以一定強度持續工作的能力,可以理解為運動員在有一定時限內如三個半小時必須完成一個馬拉松的能力。

(2)無氧耐力糖酵解供能,在氧氣供應不足的狀態下工作的能力,比如跑四百。

5、柔韌:

(1)主動關節活動度:肌肉主動收縮,將你的關節活動到最大限度,受到不僅結構、韌帶、肌張力和筋膜張力限制,還和力量相關。

(2)被動關節活動度:自重、外力或者其他力量將你的關節進行牽拉所運動的幅度。(被動是主動的基礎,主動和實際相關。)

看完了上邊一大堆理論,很多人就能理解,為什麼我開始說「體能是很綜合的概念,不是任何一項身體能力的強弱能決定的」。

其實這五大素質之間,始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比如,力量是一切身體能力的基礎,沒有力量,表現不出最佳的速度,也無法釋放出高度的靈敏,也許有人說,力量和柔韌沒什麼關系,其實,我們看看柔韌分為主動柔韌的定義就要知道,在運動中,其實我們需要的是更多是主動的柔韌,也就是有力量支撐的主動的關節活動幅度,簡單說就是你能把腿踢得多高會決定一部分你跑步時的步幅有多大。

雖然說體能是一個整體概念,但在實際訓練中,即使是專業隊的教練這種非常專業人士,對體能的理解也不一樣。當年我長期作為運動員在國家隊訓練時,教練說起今天拉體能,那不用多說,肯定是要跑萬米了;後來做了自己做了體能教練,經常徘徊於多個隊伍之間,主教練讓我帶體能,有的隊伍,主教練對體能的理解是力量訓練;有的隊伍,主教練對體能的理解是靈敏步伐或小工具;有的教練對體能的理解是耐力,那時候我才明白,原來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種對體能的理解。

那麼,在經過了長期的自身實踐和帶隊實踐後,我是如何評價一個人體能好不好的呢?對於普通大眾,我主要看幾個方面——第一,能否隨心所欲的切換興趣愛好,比如一個人,今天能打籃球,明天能滑雪、後天能攀岩,而且都能表現出超強的運動能力,那這個人你能說他體能不好嗎;第二,是否有疼痛,無論運動能力多強,都要記住一個原則,那就是運動是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如果有疼痛,那麼一切都是零,所以大眾訓練,堅持無痛原則,別逞強;第三,學習動作的能力,也就是體商,學習動作越快,說明你在大腦中儲備的類似的動作模式越多,這樣的人,可塑性也就越強,體能屬性也就越高。

大眾對體能的追求,以「平衡」為最佳,通過各種各樣的訓練,發展自己的最適體能,而不是像運動員那樣有專項色彩。專項化意味著不平衡,而我們普通人,平衡的身體狀態才是我們要追求的。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身體達到更好的運動表現。當你通過訓練基礎體能,擁有了一個平衡的身體狀態,再去長跑、踢足球、游泳,玩各種運動專項,你會發現,莫名其妙擁有了一副好身材好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