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

怎麼提高增肌效率?多年健身老手分享:這些建議很寶貴!

作為一名剛接觸健身,並且想要增肌的新手,你可能會對自己的訓練計劃感到困惑。你可能會問,我應該選擇哪些動作?每個動作應該做多少組?應該如何選擇重量?

這些疑問都很正常,因為你可能沒有一個完整的增肌訓練計劃的框架。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詳細介紹增肌訓練計劃中比較重要的一些原則。我相信看完後,你將能夠解決訓練中的許多問題。

關於訓練量

當制定一個增肌訓練計劃時,每個人都會面臨如何分配每塊肌肉的訓練量的問題。一個合理的訓練量可以提高肌肉增長的效果,但是過度的訓練量則會導致肌肉疲勞、過度訓練和其他不良影響。因此,為了得到最好的增肌效果,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即合適的訓練量。

在訓練量的計算中,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訓練量 = 重量 × 次數 × 組數。例如,如果你在做深蹲時使用100kg重量,每組做10個重復動作,總共做了4組,那麼你的訓練量就是100 × 10 × 4 = 4000kg。這是一種常見的衡量方法,但是我們也可以使用另外一種更簡單的方法,即僅看困難的組數,即正式組數。

一項研究發現,每塊肌肉每周訓練的正式組數超過10組,肌肉增長的效果會比訓練10組以下的人要好。然而,具體的上限值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還不確定。因此,我們可以根據一般性的經驗推薦,每塊肌肉每周訓練15-25個正式組。對於那些恢復能力不好的人或者老年人,推薦每塊肌肉每周練習10-20個正式組。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推薦的正式組數並不包括熱身組。此外,推薦的組數范圍是很寬泛的,因為實際訓練計劃的安排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接下來我們將更加深入地探討這些因素。

展開全文

關於訓練頻率

訓練頻率是指每周針對每個肌肉群的訓練次數,是制定訓練計劃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高頻率訓練對於肌肉生長效果更好,因此,建議每塊肌肉每周練習2-4次。但這並不意味著每次都要進行相同的訓練量,而是要按照訓練計劃的組數和安排來合理分配。

對於大肌群來說,如臀部,通過深蹲、硬拉等復合動作已經能夠充分刺激到,因此每周練習2-3次即可。而對於小肌群,如三角肌中束,可能需要更高的訓練頻率才能充分激活,建議每周練習4次。此外,有些肌肉可能需要更高的訓練量,而有些則需要更高的訓練頻率,因人而異。

如果你採用上下肢分化訓練,就可以很容易地達到每塊肌肉每周練習2-4次的頻率,但具體的訓練計劃還需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調整和優化。

關於訓練強度

科學研究表明,要想最大化增肌,選擇合適的訓練強度非常重要。在健身中,強度一般指使用的重量,而不是我們常說的「訓練強度」。對於增肌來說,建議正式組主要以55-85%1RM的強度去完成,這樣可以在多個強度范圍內進行訓練。強度較高時,可以給肌肉帶來較大的機械張力,刺激肌肉增長;強度較低時,也就是高次數,可以帶來較高的代謝壓力,促進肌肉的生長。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人可能需要不同的強度和訓練方法才能實現最佳的增肌效果。因此,建議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訓練計劃,並逐步增加訓練強度和重量,以達到更好的增肌效果。同時,也需要注意控制好訓練強度和次數,避免過度訓練和受傷風險。

關於訓練計劃

增肌訓練計劃的設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考慮循環訓練量,也就是積累階段和減量的交替。過度訓練會導致疲勞和恢復能力下降,因此必須掌握最低有效訓練量和最大可恢復訓練量之間的平衡。

積累階段的持續時間因人而異,通常為3-6周。在這個階段,我們逐漸增加訓練量和強度,以達到最低有效訓練量的水平。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從較低的組數開始,每周增加1-2組,同時逐漸提高強度。例如,從第一周的65%1RM開始,每周逐漸提高至75%或77%的強度。

減量階段通常持續一周,訓練量和強度都減半,以讓身體更好地恢復。雖然這個階段的訓練量較低,但是也非常重要,因為只有在身體很好地恢復之後,才能保證持續進步。在減量階段,可以利用這個相對輕松的時間來打磨訓練技巧。

當一個階段結束後,我們可以開始新的積累階段,這意味著必須比上一個階段的訓練量或強度高那麼一點點。通過不斷地增加訓練量和強度,我們可以逐漸增加肌肉。

總之,設計增肌訓練計劃需要考慮循環訓練量、最低有效訓練量和最大可恢復訓練量之間的平衡。只有在身體很好地恢復之後,才能保證持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