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時會出汗,汗水是鹹的,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出汗除了導致脫水以外,還導致了電解質,也即鹽分的丟失;因此,跑步時既要補水也要補鹽也就順理成章。
所以各種運動飲料、鹽丸大行其道,似乎跑步時和跑步後就該喝運動飲料,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01 跑步效果是要用出汗量來衡量嗎?
答案是否定的,一般來說,運動強度越大,排汗量越多。因為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產生更多的熱量,以及大量的代謝物———二氧化碳和水。為了保持正常體溫,人體就必須通過增加排汗量才能把多餘的熱量散發出來,因此,運動強度與排汗量呈正比關系。
但是,幾個人進行同樣的跑步運動後,有人出汗多,有人出汗少,這是因為出汗的多少是因人而異的。
首先,汗液取決於汗腺的分泌,而汗腺的數量,不僅有性別差異,還有個體差異;另外,出汗多少還取決於體液含量。有些人體液較多,運動時出汗就多;反之,運動時出汗就少。體液的多少由體脂的含量決定,因為脂肪組織中含水量比較少,所以胖人的體液相對比瘦人少。盡管運動時胖人出汗多,但耐受水分丟失的能力卻比較差,也就是說,運動時間不長,胖子就會因代謝失調而過早出現疲勞。
運動前是否飲水對出汗也有影響,如果運動前大量飲水,會導致體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再者,還要看個人的身體素質,體質強壯的人,肌肉與運動器官都比較健康,即使進行強度較大的運動,也毫不費力,出的汗自然就少;相反,體質差的人稍稍活動,就會大汗淋漓。
因此,出汗越多並非鍛鍊效果越好。
運動效果是否好,應以運動時的心率作為標准。計算方法為:運動時的最高心率=220-年齡,即一個50歲的人,他運動時的最高心率應為170次,如果超出就證明運動量超負荷,要注意減輕了。
02 脫水比電解質丟失更嚴重
脫水是指機體水分和電解質的丟失的現象,分為輕度脫水、中度脫水和中度脫水。一般當失水量為體重的2%左右時為輕度脫水,以細胞外液丟失為主,症狀為血容量減少,出現尿少,另外由於血容量減少,運動能力受到影響。失水量為體重的4%左右時為中度脫水,不僅有細胞外液丟失,也有細胞內液丟失,症狀為嚴重的口渴感,心率加快,體溫升高,血壓下降,易疲勞,運動能力下降。失水量達到體重的6%以上時為重度脫水,細胞內液丟失增加,除了具有中度脫水的症狀,還有呼吸頻率加快,惡心厭食,肌肉抽搐,嚴重時出現昏迷、中暑等症狀。
在長時間比賽或者日常的訓練中,如若不注意,極易出現慢性脫水,給運動員帶來極大的危害。發生脫水時,運動員體內的鈉、鉀、氯、磷酸根等離子丟失,容易引起厭食、惡心、嘔吐等症狀,進而導致電解質攝入減少,引起電解質代謝紊亂。
脫水引起的第二個危害是酸中毒。長時間運動後,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增多,從而進一步抑制組織氧利用和能量代謝降低運動能力和健康水平。
03 補水比補鹽更重要
懂了出汗時,脫水比脫鹽更嚴重的道理後,根據缺什麼補什麼這一原理,水既然丟失多就得多補水,而鹽分丟失不那麼嚴重,所以也不需那麼著急補鹽。當然,小編要強調,不是不補鹽,而是先解決補水的問題,趕緊看看如何科學系統地補水和補鹽。
1、運動1小時以內補水即可
如果每天進行1個小時之內的跑步訓練,那麼補水就行了,也就是喝白水足矣,不需要再單獨補充電解質。至於是在運動中每隔一會喝點水,還是一鼓作氣跑完再喝水,這個並不重要,看個人習慣。
2、超過1小時的運動,頭1小時補水,後面再補充點電解質
如果是進行了1個小時以上的高強度訓練或者比賽的話,這時出汗量大,鹽分丟失雖然不如水丟失多,但畢竟也產生了一些脫鹽,這時為了維持電解質平衡,有補充電解質的必要性,首選運動飲料,只有在馬拉松比賽25-30公里才需要去吃鹽丸,2小時以內運動不需要吃鹽丸。
04 總結
汗水雖然是鹹的,但不代表鹽分丟失就與水分丟失同樣嚴重,其實出汗時脫水更嚴重,因此對於廣大跑步愛好者來說,在日常的運動要養成補水的習慣,至於補鹽,在1小時以上的運動中才有必要,運動飲料不是運動時的必需品。對於減肥人群來說,由於運動飲料含有糖,更要慎重喝運動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