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

跑步3年後:為何我放棄了每天跑「黃金5公里」的執念?

作為一個跑步3年的老手,我深知跑步對於個人的收益是非常大的。

原來的我,習慣了久坐不動,肌肉出現勞損、身材肥胖、體質比較差,剛開始跑步的時候,我作為一個新手,每次只能堅持一公里,就需要停下來休息幾分鍾,然後再繼續跑。

而堅持跑步後2個月後,我的體能耐力獲得了明顯提升,跑步持久逐漸提升,後來10年時間里,我每天都會跑步5公里,這是公認的黃金跑步距離。

堅持跑步3個月時間,我的心肺功能得到了鍛鍊,身體靈活性提升了,自身的健康指數提高了,身材也慢慢瘦下來了。

堅持跑步半年時間,我也從被動跑步變成了主動跑步,開始喜歡上跑步,喜歡每次跑步後大汗淋漓卻渾身暢快的感覺。於是,從第二年開始,我選擇了每天跑步打卡,生怕錯過一天。

但是,堅持跑步3年以後,我發現免疫力反而下降了,感冒發燒的幾率提升了,身體開始感到壓力,跑步也不再像之前一樣充滿熱情,反而開始疲倦了。

我才意識到,當你發現自己的狀態有所下降,這是身體發出信號,要讓你停下來休息了。天天跑步打卡的行為,其實是不可取的,勞逸結合才能跑得更持久、更長遠。

於是,我開始傾聽身體的聲音,我開始意識到,正如四季更迭,萬物生長有其時,身體與心靈亦需適時休憩,方能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

跑步雖美,卻也只是生活樂章中的一個音符,不應成為束縛自由的枷鎖。於是我放棄了每天跑步的計劃,不再執著於「黃金5公里」。

我開始根據身體的反饋調整運動計劃,不再單一的追求跑量,有時我會進行高強度的間歇訓練,有時選擇輕松愉悅的長距離慢跑,有時會安排游泳、騎行等其他運動,有時會安排一天休息日,這樣既能保持運動多樣化,還能給身體一定的休息時間,讓我精神得到了放鬆,從而讓我找到更好的狀態。

3年跑步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任何運動都是為了遇見更健康、更優秀的自己,而不是讓你受傷、讓身體感到壓力,我們應該做到適度自己,才能從運動中收獲更更多益處。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