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1、跑步前不熱身
很多人跑步前忽略了熱身這個步驟,認為這只是浪費時間。然而事實上,熱身的重要性的不可忽視的。缺乏充分的熱身會導致身體的肌肉和關節比較僵硬,無法迅速適應即將到來的高強度運動,從而大大增加受傷的風險。
而跑步前進行充分的熱身,能夠使身體的核心溫度升高,提高肌肉的彈性和伸展性,讓運動員在跑步時更加得心應手。
誤區2、跑步後不拉伸
跑步後的拉伸對於緩解肌肉緊張、減少肌肉酸痛具有不可小覷的作用。如果忽視了這一環節,長此以往,肌肉可能會變得僵硬,影響跑步的效果和身體的靈活性。
跑步後進行5分鍾靜態拉伸,可以幫助放鬆緊張的肌肉纖維,不僅能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還能加快身體的恢復進程,讓您更快地投入到下一次的跑步鍛鍊中。
誤區3、每天跑步打卡,不讓身體休息
不少人認為,跑步就要每天打卡,才能收獲更好的鍛鍊效果。然而,持續的跑步而不給身體喘息的機會,會導致肌肉過度疲勞,關節承受過大壓力,從而增加受傷的風險。長期以往,還可能影響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使身體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
而比較科學的跑步方式應該是:跑一休一,或者跑步4-5天,休息2-3天,這樣可以做到勞逸結合,才能跑得更持久、更健康。
誤區4、飯後馬上開跑
當我們進食後,身體會將大量的血液分配到消化系統,以幫助消化食物。此時若立刻進行跑步運動,血液會被迫重新分配到運動器官,導致消化系統供血不足,容易引起腸胃不適,如腹痛、腹脹、惡心等症狀。
此外,飯後跑步還容易引發岔氣、消化不良、胃下垂等健康問題,極大地影響跑步體驗和效果。而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吃飽後進行散散步,吃飽飯後1小時再開啟跑步訓練。
誤區5、跑步時間太長
跑步需要適量,並非跑得越久越好,像馬路上這種對身體健康的透支,其實是非常不推薦的。
當跑步時間過長時,身體會持續處於高負荷的運動狀態,肌肉長時間的收縮和舒張,容易導致過度疲勞和損傷,比如肌肉拉傷、韌帶扭傷等情況的發生機率會顯著增加。
長時間的跑步會使關節承受巨大的壓力,引發關節炎等慢性疾病,還可能導致身體免疫力暫時下降,也會降低對跑步的熱情和積極性。
建議,跑步15-30分鍾左右可以停下來補充水分,每次跑步時間控制在1小時左右是比較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