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練肌肉的過程中,並非所有運動都能起到促進作用,相反,有些運動方式,可能會成為阻礙肌肉增長的因素。
來看看 5 種會阻礙肌肉增長的方式:
首先,過度的有氧運動
慢跑、健身操、騎行等有氧運動是燃燒脂肪的有效方式,但是過量的有氧運動容易造成肌肉的損耗。
例如,長時間的慢跑訓練,會消耗身體大量的能量,而身體為了維持基本的運轉,會不得已優先分解肌肉組織來獲取能量,從而給肌肉的正常增長帶來嚴重的阻礙。
其次,只注重單一肌肉群的運動
長期只鍛鍊某一部位,反應會影響肌肉生長訓練,還會影響整體的肌肉形態和力量增長。你要知道,肌肉的生長並不是在訓練的時候,而是在休息的時候。勞逸結合,才能讓肌肉更加高效運轉。
每次鍛鍊後目標肌群需要花2-3天時間進行修復,比如:練胸後的第二天,應該安排其他肌群進行鍛鍊,到了第四天再開啟新一輪練胸計劃。如果頻繁鍛鍊同一肌群,反而會阻礙肌肉的生長。
第三,健身動作不標准
健身動作不標准,很難有效鍛鍊肌肉,反而容易導致身體受傷。比如說,做伏地挺身時,如果姿勢不正確,比如塌腰或者手臂位置不對,那麼主要發力的肌肉群就會發生改變,原本想要鍛鍊胸肌和三頭肌,結果可能更多地刺激到了肩部或者腰部,導致預期的鍛鍊目標無法達成。
進行深蹲的時候,很多初學者沒有學習深蹲要領,下蹲的時候會出現膝蓋內扣之類的問題,這樣會傷害關節,久而久之,可能會導致膝關節疼痛、半月板損傷等問題。
第四, 訓練強度長期不變
總是重復相同的動作、相同的組數和次數,肌肉會逐漸適應這種模式,從而無法獲得新的刺激和增長。
當你發現健身訓練之後,肌肉酸疼感下降了,或者身體的恢復時間縮短了,意味著身體逐漸適應 了運動的模式,肌肉生長陷入瓶頸期了。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適時地調整訓練強度,比如:逐漸增加重量、增加訓練的組數或者提高動作的難度,才能給肌肉不斷帶來新的刺激,讓它始終處於努力適應和成長的狀態。
第五,缺乏睡眠
深度睡眠狀態是生長激素分泌,肌肉修復的黃金時間段。當我們睡眠缺乏時,身體分泌生長激素和睪酮等會顯著減少,肌肉也就無法有效地進行合成和修復工作。
不僅如此,缺乏充足的睡眠會導致身體整體的恢復能力下降,肌肉在經過高強度鍛鍊後的疲勞無法得到及時緩解,長期積累下來,必然會對肌肉的增長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