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

怎樣跑步最健康:一周跑幾次、一次跑多少公里?

跑步,是一項簡單而有效的運動方式,怎麼跑步更健康?

我們要學會正確的跑步方式,合理規劃跑步的頻率和時長,才能降低受傷幾率,收獲跑步的多個益處。

有的人一開始就想要一口氣跑10公里,而且速度很快,結果跑不掉2公里就氣喘吁吁,整個人累趴了,第二天雙腿感受酸疼,跑不掉,於是休息了幾天,再也沒有跑步的動力了,最後就直接棄跑了。

怎麼跑步才更健康呢?牢記這幾點:

1、控制跑步距離跟頻率

對於初學者來說,他們體能耐力是比較差的,我們應該從慢跑開始,而不是追求速度,慢跑才是可持續進行的有氧運動。初學者一次跑步3公里左右即可,慢慢提升跑步能力,再增加跑步公里數。

初學者要注意休息,不要每天跑步,保持跑一休一的模式,勞逸結合才能跑得更持久,同時保持對跑步的熱情。

而有一定經驗的人,可以將跑步距離逐步增加到5-6公里,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運動能力,提升卡路里消耗。

而有運動追求或者比賽需求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能情況,將跑步公里數增加到8-10公里,以提升自己的競技能力

2、要保持正確的跑步姿勢

跑步時避免含胸駝背,而要挺直腰杆,身體稍微前傾,跑步的時候雙腿不要抬得太高,避免給關節太大的壓力。

3、選擇合適的跑步場地和鞋子

在塑膠跑道上,選擇一雙舒適的運動鞋,也能降低受傷幾率,跑得更長久、高效。

4、在跑步前後要做好熱身和拉伸運動

跑步前熱身可以活動關節,促進血液循環,提前為身體預熱,避免受傷。跑步後拉伸可以緩解肌肉充血問題,降低肌肉酸疼感,有助於身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