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主食的選擇會影響一個人的炎症水平。如果你能更換一下主食,全身炎症水平就會下降。
那麼,什麼是炎症因子?
炎症因子是指參與炎症反應的各種生物活性物質,例如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前列腺素等,對身她健康存在影響。
而較低水平的炎症通常是身體正常免疫反應的一部分,有助於對抗感染和損傷。然而,長期或慢性的高水平炎症可能會導致多種健康問題,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關節炎、某些癌症以及神經系統疾病等,還可能加速衰老過程,影響身體的代謝和免疫系統功能。
如何降低身體的炎症水平?
你只需要做出一個飲食改變——更換主食,將平時的白米飯、饅頭、面條換成全穀物粗糧,堅持2個月時間,體內的炎症水平就會有所下降。
現代人的飲食中,更喜歡吃米飯、面條等精製主食,而精製米麵在加工過程中,會會損失大量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攝入後腸胃的消化吸收速度較快,容易導致血糖迅速升高,更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首先,血糖的上升會刺激胰島素的過度分泌,導致身體出現胰島素抵抗,容易出現高血糖、肥胖、糖尿病等問題。
其次,血糖波動會引發一系列炎症反應。炎症因子在體內「肆虐」,攻擊正常的細胞和組織,破壞身體的免疫平衡。比如,炎症可能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為了保持身體的健康,我們應當適度調整飲食結構,吃得粗糙一點,減少對精製米麵等傳統主食的依賴。適當增加全穀物、蔬菜、薯類、豆類等富含膳食纖維和各種營養成分的食物攝入,比如:
全穀物中(糙米、燕麥、藜麥等)富含膳食纖維,在體內分解後會產生脂肪酸,有助於保持血糖的穩定,可以起到抗炎效果,保持更健康的身體。
薯類中(紅薯、紫薯、土豆等)的抗氧化物質,可以抵抗體內的炎症因子。紫薯中的花青素、類黃酮和多酚類物質,這些都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
剛開始調整飲食的人,建議先從每餐一頓全穀物粗糧開始,比如:將晚餐的白米飯換成雜糧飯、薯類食物,份量為一拳頭左右,讓腸胃慢慢適應新的飲食模式。
堅持1個月後,可以將早餐也改為全麥麵包、玉米、南瓜、燕麥粥之類的全穀物雜糧,可以更好的控制血糖,降低炎症水平,有助於改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