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量的運動鍛鍊,對於自身健康來說是有明顯益處的,尤其久坐不動的人,若能一周累計運動150分鍾以上,可以減少多種健康疾病的困擾,甚至可以有效抗衰老。
一項國內最新研究發現,中高等強度的運動鍛鍊,可以抵抗衰老速度,延長預期壽命。不過,選擇過於劇烈的運動,會帶來相反的效果。
研究針對了兩萬名參與者進行了15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參與者的運動活動水平跟壽命水平呈現正向關系。
隨著年齡增長,染色體中的端粒長度會縮短,導致細胞衰老。而長期耐力運動者(如馬拉松運動員)的端粒比久坐人群長,相當於年輕10歲。
經常參與中等體力活動的人,比低水平活動者的壽命要提升50%以上,而進行高強度活動的人,壽命提升60%以上。
不過,長時間的劇烈運動,比如大負重擼鐵訓練(接近或超過最大心率的 85%,接近無氧代謝狀態),也會縮短預期壽命,因此,運動鍛鍊應該控制好強度,並且控制好時間長度。
哪些是中等強度運動?快走、騎行、跳舞、慢跑、健身操等都是中等強度運動,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 50%~70%(最大心率≈220-年齡),呼吸加快但能正常說話。
哪些是高等強度運動?游泳(自由式、蛙泳持續進行)、跳繩(中等速度)、籃球/足球比賽(激烈對抗)、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部分動作)等,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 70%~85%的運動。
而長時間久坐不動的人,會降低自身的代謝率,加速身體的衰老速度,並且縮短預期壽命。想要對抗久坐帶來的傷害,我們應該加強運動鍛鍊。每周3次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可降低炎症標志物(如IL-6、CRP),減緩身體衰老速度。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成年人每周至少 150分鍾中等強度 或 75分鍾高等強度 運動,搭配力量訓練。
建議,初學者從中等強度運動開始,逐步提升心肺功能跟體能耐力後,再嘗試其他稍高強度的訓練,這樣更容易堅持下來。不過,有慢性疾病或健康問題者應咨詢醫生,再開啟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