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推是個存在變量的動作,其可以調節槓鈴的下落點,可以調整肱骨內收的角度(大臂與身體的夾角),同樣可以調整握距的寬窄程度。任何一個變量如果發生一點微小的變化,那麼參與肌群(原動肌與協動肌等)的參與程度都會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那麼臥推時握距的變化,對訓練效果等存在著什麼影響呢?
寬或窄都沒有明確的定義,我們如何辨別?一般情況下:最低點時前臂與地面角度小於90度,則為窄距臥推(下稱窄握);最低點時前臂垂直於地面時,則為普通臥推(下稱中等握距);最低點時前臂與地面夾角大於90度時,則為寬距臥推(下稱寬握)。具體看下圖:
臥推中,主要動用的肌肉無非就是胸肌、肱三頭肌與三角肌前束,三者缺一不可,最多能改變其參與程度,但不能杜絕其參與。
在窄距臥推中,從起點至終點,肱骨的移動距離也最大,做功自然最多,所以肱三頭肌的參與較多,這種情況下必然減少了胸肌與三角肌前束的發力;反之,相比其他兩種握距,窄距臥推時的最低點一般情況下不會有它們的低(此窄距臥推不同於訓練肱三頭肌的窄距臥推),所以胸肌與三角肌前束的參與自然就減少。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窄距臥推對於胸肌中縫的擠壓更為明顯。
因此在窄距臥推中,由於胸肌與三角肌前束參與的較少,肱三頭肌的力量有限,能夠使用的重量不如其他兩種握距的臥推。而且此時使用直桿槓鈴時,最低點為了保證肱骨與身體的角度,手腕的位置必將脫離中立位,這樣會給手腕帶來額外的壓力,如果要上重量,手腕將存在風險;除非讓肱骨將近於貼住體側,手腕才得以中立,但這樣槓鈴的下落點將位於上腹,其並不是訓練胸肌的動作,而是訓練肱三頭肌的動作。
既然窄握這種極端方式不能充分動用胸肌,那麼與之相對的另一個極端:寬握,是否能夠讓胸肌參與更多?是的,因為由於肱骨的位移減少(因為槓鈴的上下移動幅度減少),肱三頭肌的伸縮受到限制,所以更多的力將由胸肌與三角肌前束來承擔。所以寬距臥推可以推起更大的重量,是胸肌的參與增加,而槓鈴移動幅度又減少的結果。相比窄握對於胸肌中縫的刺激,寬握能將胸肌拉的比其他兩種握距更長,所以對於胸肌外側,寬握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不要高興的太早,你是你,只是個普通的健身者,千萬不要跟專業的運動員比,比如力量舉選手,因為寬距臥推上大重量時是對肩關節的一種考驗,如果三角肌前束過於活躍,或者肩關節的靈活性不是很好的話,寬握將給你的肩關節帶來不利影響,因為肩膀承受的壓力會比其他兩種握法更大。何況並不是每個力量舉選手都會採用寬握,比如男子舉重77公斤級挺舉世界紀錄保持者,俄羅斯舉重運動員奧列格·佩列佩切諾夫訓練中,就不是採用的寬握,說明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實際身體狀況而定的。
最後說到中等握距的臥推,是最常見的方式,也是我們常說的標準臥推,它的所有數值都處於其他兩種握法的中間段,所以相對健身者來說也比較安全,它雖然沒有寬握使用的重量大,但是它能夠更好的保持肩部的健康,它雖然沒有窄握的移動幅度,但是胸肌參與卻更大。所以對於初學者來講,中等握距的臥推是最好的入門方式。
之後你可以選擇性的使用窄握或者寬握,但也要以安全為前提,比如窄握時不要使用過大的重量,寬握時要考慮到自己的肩關節的承受能力,循序漸進是個好的選擇,這樣才能找到最為合適的重量。當然,這是個大理論,具體問題還得具體分析,依照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握距發生一定變化也是無可厚非的,總之要讓自己的訓練動作變得流暢、舒適。
……..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