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說,生命在於運動,但不是只要運動就能防病治病,強身健體,以至長生不老的。相反,運動中也會出現損傷甚至要了命的例子。其實,還有一句話更為重要,卻是常人不太謹記的:運動在於科學。科學的體育鍛煉要求鍛煉者制定一個系統的個性化的健身方案,包括運動方式、運動強度、運動時間等,而健身方案要設計得合理有效,就應當遵循運動健身的基本原則。
鍛煉時間最好固定
每次鍛煉盡可能安排在同一時間,這樣可以使你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有助於身體內臟器官形成條件反射。飯後一小時和睡前一小時不能鍛煉,否則會影響消化和睡眠。體力最佳時間一般在15:00-20:00之間,可以考慮作為主要鍛煉時間。
不要一直鍛煉一個部位
健身最要不得的,就是讓同一部位的肌肉運動。一定要讓運動過的肌肉部位休息48個小時後,才可以去練它。因為沒有休息的肌肉是不會長得漂亮的,不斷地練習,只會很快的把它給拖垮,無法頂天立地。所以一定要排日程表,比如今天練胸肌和腹肌,明天練三頭肌和二頭肌,後天再練三角肌和臀肌,然後循環地練胸肌等。
負荷量要根據自己的體力而定
一般說來,發達的肌肉量有效的次數是8次-12次,最少不低於8次,這一數量應該是竭盡全力。因而負荷量應掌握在個人最大力量的70%-80%,即用這一負荷量最有效的次數是用大負荷做,不超過5次。發展耐力和減少脂肪的最有效次數是小負荷量做20次,腰、腹部脂肪減少甚至要做到做不動為止。
訓練部位的全面性
訓練部位的全面性是指你全身的肌群要均勻發展,不能只練習一部分。健身房有這麼一群“上肢主義者”,常年只練上身,下身一點不練,最後練的上身很壯,下肢“小鳥腿”,我曾經問過這些人,為什麼不練腿,他們的理由往往是“下身有褲子擋著,練了妹子看不見啊!”、“腿粗了不好買褲子”,唉,你全身肌群要均勻發展,這樣才能平衡,也能降低運動損傷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