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齡人」這個詞火了。
不知你是否有所警覺:自己正在被「同齡人」所拋棄呢?
00後「同齡人」
一提到00後,印象里還是些熊孩子。
可是算算年齡,00後新年都20歲了!!可我們身邊有多少00後還在沉迷游戲痴於網絡……
別說人生規劃了,連中午吃啥還得他媽說話。
出生於00年的Ryan Casey,從13歲開始健身,ins上有11萬粉絲追隨。
小小年紀憑借健身就闖出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可以說是「同齡人」的榜樣了。
95後「同齡人」
1998年的David laid,今年22歲。
顏值高不說,肌肉也是very強悍。Ins近百萬粉絲,拍攝模特廣告、簽約健身代言已經讓他日進斗金,在國外健身圈是相當火爆的小鮮肉。
90後「同齡人」
1993年的程亦山,曾是專業桌球球運動員,但後因為傷病退役。轉型健美後一路高歌,目前算作國內屈指可數的健美運動員之一了。
85後「同齡人」
陳康出生於1988年,去年剛剛成為第一個獲得職業卡的中國古典健美選手。
今年首次參加職業賽就獲得了亞軍,一雙來自中國的大粗腿驚呆了多少老美。
80後「同齡人」
世界上身材最好的男人——拉扎爾(1984年)。
不知有多少男人夢想著練出他那樣完美的身材,但又有多少「同齡人」願意像拉扎爾那樣去訓練自己呢?
75後「同齡人」
希斯出生於1979年,健美圈裡的霸主,不用多介紹了吧。
7次奧賽冠軍,41歲的希斯還在征戰職業賽。你無法想像這個男人還會帶給我們多少驚喜,還會拿下多少冠軍。
70後「同齡人」
強森出生於1972年,靠肌肉走紅的男人,ins坐擁1億粉絲,全世界的偶像。每天凌晨4點起床的他,健身兩小時後才開始工作…
他曾陷入低谷卻從不放棄,從身上僅有7美元到每年吸金4億美元,從窮鬼到競選總統,巨石強森的人生因健身而開掛。
65後「同齡人」
傑克遜出生於1969年,一個51歲的老男人,現在還在打職業奧賽。
常年排在奧賽前十,和30齣頭的小伙子比賽,傑克遜從來沒怕過。從羅尼的時代打到了希斯的時代,只希望他能打的更久。
成功的定義絕不只是有好多的身材、要賺多少錢、得多少獎項,更不是讓自己凌駕於他人的生活、階層之上才算人生贏家。
不同的人各自有不同的幸福,認真生活都算贏。
人生雖然不是互相比較,但也不是你好吃懶做、不思進取的藉口。
如果觀察一下身邊的「同齡人」,你會發現他們的墮落,都是從疏於運動開始的。
特別是畢業後忙於工作應酬享樂,又不節制飲食,三五年後,當年清秀的少年一個個變成腦滿肥腸臃腫不堪滿臉橫肉,真是糟糕。
無論命運把我們變成什麼樣,人生有兩件事需要堅持:運動和讀書。
運動是維持身體的基本條件,
看書是升華思想的必備課程。
這是絕對值得投資的兩件事。
不運動,你也可以活下去,只不過活的更虛弱罷了。
年輕時,我們喜歡三五成群的打籃球、踢足球、游泳,跑步、跳繩等,這期間我們幾乎很少往醫院跑。
長大後,我們漸漸的忙碌於生存交際中,卻忘記了曾經熱衷的運動。
路過大學球場,你會想起:曾經我也喜歡這些運動啊。
但也只是感慨而已…
回到家中,脫掉外套,坐在沙發上,要麼打開電視,要麼打開手機開始刷朋友圈,玩游戲。
就這樣從回家到睡覺,早已忘記了之前的感慨,只記得明天周末,我要多睡會。
久而久之你會發現自己的體能在下降,有時莫名的煩躁,感覺自己老了。
接下來就是忙碌於各大醫院、買保險、檢查身體、確診,治療……
不管你願不願意,中年都如約而至。
運動VS不運動的人,差別到底有多大?
運動和不運動,或許在短期看來沒有任何區別,差異也是微乎其微;
但當你堅持3-5年、甚至10年後,量變達到質變後,你會發現和同齡人已經悄然拉開了距離。
前一陣子,劉濤和王珂被抓拍的一張照片火上熱搜,有人調侃劉濤把老公熬成了「爹」。
照片中的劉濤面容精緻四肢纖細,而她旁邊的老公對比就很明顯了,體態圓潤發福,頗有中年油膩男的影子。要知道,劉濤可是比王珂大兩歲的。
這結婚12載,老公也不小心成了「爹」。典型的「明明說好一起到白頭,你卻偷偷焗了油」。
眾所周知,劉濤是一個健身達人,也是體重過百也能擁有好身材的「代言人」。
42歲的劉濤看起來確實是被歲月優待了的,可上天從來都沒有平白無故的饋贈,有的只是努力後的獲得。
健康飲食、規律作息、堅持運動…
去年,張天愛在一檔綜藝節目上的表現也讓我們見識到了,嚴格自律的人都是怎麼樣的。
起床刷牙的時候都要做幾個動作拉伸一下自己。
拍完戲回來也是一邊卸妝一邊深蹲,卸完妝敷面膜的時候還不忘在瑜伽墊上鍛鍊。
當別人大吃特吃各種食物的時候,她在一旁吃沙拉。其他人都在吃炸雞的時候,她只掰了一小塊嘗一下味道。
張天愛因飾演《太子妃》進攻娛樂圈,而成名之後還是同樣嚴格的要求自己。
很多人覺得已經紅了,沒有必要那麼嚴格了。而她覺得要看十年後,現在不重視這些,那十年後的狀態就會很差了。
十年後再來看看,運動與不運動的人,誰的狀態更好。
張天愛也用自己的例子的告訴大家,與之前不愛運動的自己相比,現在的狀態確實更好。
10年後,當同齡人身體素質下降時,我們卻神采奕奕;
20年後,同齡人開始受到健康困擾,開始成為醫院常客的時候,我們依然健壯如初;
30年後,當部分同齡人必須有人照顧的時候,我們卻可以爬山,游泳,享受生活;
40年後,部分同齡人病入膏肓,我們還可以晨跑冬泳,告訴孩子們:「我還行」!
身材只是運動帶來最基礎的改變,自律的意識、健康的精神狀態、對工作和生活的積極性,堅韌的耐力……這才是運動帶給他們無法比擬的優勢。時間越長,這種優勢就越會明顯。
要相信你流的每一滴汗都不會荒廢,某一天,它會以你意想不到的形式回報於你。
運動與不運動,差別到底有多大呢?或許只有那些堅持了10年的人,才真正能夠體會到其中的深刻吧!
羨慕沒用,自律不光是說說而已,要真正做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