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

每天吃得很少,體重還在上升?因為你陷入了這3個誤區

減肥心切,這幾天收到了很多胖友的私信,總結一下問題就是:為什麼明明每天吃得也不多,體重還是漲了?

如果你也遇到了這種情況,是因為你已經陷入了減肥的誤區。

1.吃得少不等於熱量低

當能量攝入大於能量消耗時,你就會變胖,反之你才會變瘦。

很多人之所以吃得少也胖了,實際上是食物的能量密度在作祟。

簡單來說,有些食物看似小小的一份,但是熱量卻很高,比如像薯片、甜點、巧克力、各種糕點等。

減肥時,我們恰恰要選擇能量密度低的食物。單位重量下,熱量越低,能量密度越低,就越適合減肥時食用:

因此你可以多吃一些含水量高以及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綠葉蔬菜、菌類、粗雜糧和豆子類食物。

除了熱量密度,營養密度也很重要。營養密度指:單位重量下,所含營養素的多少。營養密度越高,營養價值越大。

因此你還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纖維素和礦物質的食物:

魚蝦肉、雞胸肉、雞蛋、牛奶、豆製品和各種果蔬(如獼猴桃、橙子、胡蘿卜、芥藍、海苔、茼蒿等)。

不過,需要提醒的一點是,不管是熱量密度高還是低的食物,想要不長胖,都要注意控制攝入量:

成年男性每天應將熱量攝入控制在2250大卡, 女性為1800大卡。減肥時,可在此基礎上適當減少300-500大卡。

2.迷信明星減肥法

很多胖友不知道怎麼減肥,就覺得,既然明星都靠「減肥食譜」瘦了,自己是不是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達到效果呢?

其實,當你擦亮雙眼時,會發現,所謂「明星減肥食譜」,也許並不靠譜。

比如劉詩詩曾在一個采訪中表示,「五年不吃主食」;張天愛,在《哎呀好身材》中,曾表示,「餓了就告訴自己,再忍5分鍾」;楊冪採用過「吃素減肥法」……

其實不管不吃主食,還是「意念克制」,或是吃素減肥,此類方法的共同點,是以低能量攝入為前提,雖然減肥初期體重下降很快,但其實是肌肉和水分的流失。

長期節食,或是依靠「單一食物」減肥,不僅會導致基礎代謝的降低,還會導致營養不良,反而會讓你越減肥越胖。

建議最低能量攝入不低於1200大卡。逐漸優化飲食結構:每日應攝入12種以上的食物,每周25種以上。谷薯類、高蛋白和蔬果應當都要有。

3.減肥不等於減重

體重上漲就是胖了未必。因為體重並不是衡量胖瘦的唯一標准,並且,很多情況下,體重往往是不准確的。

上秤時的體重,其實是骨骼、肌肉、水分、脂肪等其他身體組織的總和。

所以當體重下降時,也有可能是肌肉和水分的流失。而且,在你吃飯或者喝水前後,體重都會有明顯的起伏。

因此,嚴格意義上的減肥不是減重,而應該是減脂,降低體脂肪含量。

又因為同樣重量的脂肪和肌肉,前者比後者體積大很多,所以體重上漲時,也有可能是脂肪減少了,但肌肉增加了。

正常男性體脂率在15%左右,女性在25%左右。對比下圖,看看自己?

所以,不要再害怕體重上漲啦,定期監測體重是必要的,但和體重相比,更重要的還是身體的圍度,比如腰圍。

很多人想瘦肚子,但消除肚腩可不是做做仰臥起坐和卷腹就可以的。

正確的瘦肚子步驟,應該是將有氧和塑形訓練結合起來。

所以,建議前期可以多做做有氧訓練,快走、慢跑、游泳、騎車、跳操等,每周3-4次,每次30分鍾以上。

期間,再多多下面的這些鍛鍊腹肌的動作就可以了。

摸膝卷腹

仰臥舉腿

屈膝左右轉體

平板支撐

每個動作12次左右,做3組。

平板支撐可以以分鍾計,一般堅持30秒-1分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