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太爺爺住院了,我們去探病。
病床上鬍子眉毛都白了的太爺爺,正在和滿頭白發的太奶奶吵嘴。
「我都說了,不打針了,今天就出院,怎麼就不聽。」爺爺激動的聲音飄來。
「你個老頭子,作什麼作,還沒到出院的時候,怎麼能出院。」老太太中氣十足地頂了回去。
說起這老兩口啊,故事可就長了。
太爺爺從會說話起,就開始跟著自己的爺爺背《湯頭歌》。
他爺爺口耳相傳手把手教他中醫,到二十幾歲做赤腳醫生,他獨立行醫,算是成了有安身立命本事之人。
在那個物質匱乏,經濟落後的年代,太爺爺能掙來錢,養家餬口,真的有很多姑娘願意嫁的。
而太爺爺選擇了太奶奶共度餘生,按太爺爺自己的說法是,他可憐太奶奶寄人籬下,沒人管。
不過此事在太奶奶處版本就另有不同。
太奶奶不無驕傲地說:年輕那會兒,我可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大美女,追求者不要太多哦!
還真別說,從太奶奶和太爺爺僅存的幾張年輕時的照片中,能窺知太奶奶確實是個長相靚麗的女子,夠得上稱美女。
2
兩位老人結婚那會兒,家裡雖說沒斷頓,但余糧也不多。有點細糧還得緊著留給家裡的老人。
太爺爺的爺爺老了後特別挑嘴,每頓都要吃白面條,吃不上就罵人,老人後來受了刺激,一身中醫技藝都隨著毀掉的精神一起消逝了。
太爺爺和老人從小相伴,既是爺孫,也是師徒,自是感情深厚。
他心疼老人家,寧可自己餓著,也要給老人淘換來白面,做面條給他吃。
太奶奶捨不得太爺爺挨餓,就把自己的飯撥出來一大半給太爺爺。太爺爺不吃,她也不吃。
到底太爺爺擰不過,兩人一人半小碗飯,就著鹹菜疙瘩,吃得有滋有味。
平時太爺爺出診,太奶奶就在家裡照顧老人,收拾家務,伺候菜園子。
老人家精神不好,吃喝拉撒都不講究,太奶奶一天要給老人洗好幾遍衣物,她從未嫌棄過,抱怨過。
太奶奶父母走的早,能有親人相伴她求之不得。有個老人在身邊,雖神志不清但也依然是親人,是她愛人最親的人,也是她的。
就這樣一邊照顧老人,帶著孩子,忙完屋裡忙外頭,菜園子的菜一到夏天吃都吃不完,她就洗,蒸,晾乾,留到冬天沒菜時吃。
一次就做幾大盆,累得腰都直不起來,她也甘之如飴,為了自己的家再苦再累都值得。
她知道還有人比她還苦還累呢?那個人就是太爺爺。
3
有時夜裡下大暴雨,有患者家屬上門求出診,太爺爺背著藥箱急匆匆跟出門。
他回來時,澆得跟落湯雞似的,哆哆嗦嗦得像外面風雨中的樹葉。
大冬天裡,大雪封門,太爺爺照樣深一腳淺一腳地出門問診。為了給家裡的老人和妻兒掙口吃的,他吃了很多的苦。
奇怪的是,兩個人都不覺著有什麼,夫妻齊心,一起好日子上奔,苦也是甜。
夫妻兩個整天都笑呵呵地,仿佛什麼困難都難不倒似的,只有那一次例外。
她們的三兒子溺水身亡了。那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為了拉掉進深水坑中的小夥伴,被一起拖了進去,兩個孩子打撈出來時,都沒了氣息。
太奶奶抱著自己的小兒子哭得肝腸寸斷,那悲切的哀鳴,聞者無不跟著傷心流淚。
太爺爺背過人去,也哭紅了雙眼。孩子下葬後,太奶奶就病倒了,水米不打牙,高燒說胡話。
太爺爺就抱著她,給她降溫,餵她喝藥,安慰她,疏解她心中的壓力。
太爺爺一再地告訴她,孩子去了,不是她的錯,都是他不好,整天不著家,都是他的錯,和她沒關系,要怪就怪他,千萬別埋怨自己。
可能是他爺爺的愛意太濃,也可能是他無微不至地照顧,終於,太奶奶一點一點地好起來了。
但也做下病根,就是不能哭,一哭她的眼睛就針扎似地疼上個好幾天。
太爺爺就一邊給她開藥調理,一邊給她很多很多地疼惜和照顧,不讓她再有流淚的機會。
4
經了喪子之痛,歷了老人逝去之殤。夫妻二人的感情更好了,是那種一刻都分不開的粘膩膩的好,兒女們不懂的好。
老頭吃飯找老太太,老太婆,今兒吃啥。
穿衣找老太太,我那藍褲子哪去了,老太婆。
遛彎找老太太,老太婆,快走,廣場上秧歌都扭起來了,再不去沒咱倆地兒了。
老太太聽了一邊罵:死老頭子叫魂呢,一邊回他的話。今兒還吃魚,你不是不吃都睡不著覺嗎。
藍褲子就在衣櫃下面,翻一下就看到了。
著個什麼急,等我化好妝,怎麼就等不得了,你個死老頭子就知道催個沒完。
老兩口晚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的,每天吵吵鬧鬧著,小輩們看在眼裡,暖在心頭,原來真的有一生一世的真愛啊!
太奶奶總跟太爺爺說:我要是個有福的,我就走你前頭。
事實上太奶奶確實是個有福氣的老太太,她走在了總是生病住院的老頭前面。也許真的是心心念念必有回響吧!
老太太走後,老爺爺哪裡都不好了。兒媳婦做飯他嫌淡,姑娘做給他,他又說腥,一口都不願意吃。
衣服給他找好了,他不是嫌太薄,就是說太厚。
就是什麼都不對,沒了老太太的老頭兒就覺著兒女們為他做的,就沒有一件像老伴在時,那樣稱心意。
他也不出去溜達了,出去也是看哪個老太太都不順眼,誰都不是她的蘭兒,他的蘭兒走了,他活著也沒意思了。
終於,太奶奶走後三個月,太爺爺也緊跟著去了。
墓園里,太爺爺太奶奶的墓碑上是兩人帶笑的合影,晚輩們看著照片上笑意盈盈的兩人,心口暖暖的,不悲反喜。
另一個世界裡,老兩口又能一起吃飯,拌嘴,遛彎了。一定是的,你看他們笑得是那麼甜!
結語
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
攜手走過一生的老兩口,其中一個要是去世了,另一個很可能就會活不長。就像朋友的太爺爺和太奶奶這樣。
科學家把這種現象稱之為「鰥寡效應」,也叫「喪偶效應」,而且「喪偶效應」對男人的影響要大於女人。
這是什麼原因呢?
女人的精力大多投入到家庭中,讓在外打拚的男人免去後顧之憂。男人漸漸習慣了妻子的幫忙和照顧,一旦妻子去世,頓時便會感到孤立無援。
老來伴,老來伴,人到老了更需要一個伴。
年輕的時候,我們可能還不覺著伴侶對自己有多重要,可如果真的可以幸運地一直走到老,我們就會發現,原來自己身邊最離不開的,只有這個老伴了。
人到晚年,有老伴的人會感覺更加幸福,心情好身體自然也健康。
心理學家指出:
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陪伴能夠減少孤獨感,以及對老年後期生活的恐懼感。
年輕的時候,我們一個人時不感覺怎麼孤單,每天都有大把事情可以做。上網聊天,下班聚會,節目一個接一個,沒有感覺孤單的機會。
但是人到老的時候就會發現,日子越發孤單起來。
自己和身邊的朋友,都老了,不能再如年輕時那般,瘋玩,打鬧,還有一些老友早早離開,去了另一個世界。
身邊的老友一個一個的走,而自己的子女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不可能時刻陪伴在身邊。
如果你有個老伴,就能彼此陪伴。哪怕只是每天在病床上能瞅到對方,也足夠慰籍老人彼此孤單的心靈了。
人到晚年,你身邊最親的人,其實就一個,那就是你的老伴。有了伴,日子就有盼頭。
朋友的太爺爺和太奶奶,在一方去世以後,另一方也很快就跟著去了,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太奶奶在世時,老爺爺雖然身體很多病痛,但只要和太奶奶兩個人一起,白天遛彎,晚上聊天,他就感覺很有生活樂趣,很想多活幾年,陪著老伴。
人都說:老小孩,老小孩。人到了晚年以後,就像個孩子一樣,很依賴人。
有伴的老年人,會讓其覺得自己的人生還是可控的,生活還是自己的,他不需要一直依附著兒女生活。
老伴帶給自己的生活掌控感,能夠使他們感到幸福、滿意。
那些老了有伴的人,都是極幸運的,也是最懂得珍惜的。
她們都視自己身邊的伴侶為生命中最珍貴的人,與之攜手白頭。
今日話題:人到晚年,你覺得身邊最親的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