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悠米。
胸肌練得好,自然就會形成一條又窄又深的縫隙。
因為這條縫隙位於兩側胸肌的中間位置,所以它就被稱為「胸肌中縫」。
那麼胸肌中縫很寬,到底該怎麼辦呢?
就這個問題,下面我來詳細分析一下。
整個胸肌,自鎖骨端開始,向下延伸至肋軟骨和胸骨處,繼續向下和腹直肌相連接。
根據肌纖維走向,胸肌被分為上部、中部和下部。
在胸肌外側形成的輪廓,就是胸肌外沿。
位於兩側胸肌的中間胸骨位置,就是胸肌中縫。
①胸肌厚度不夠
想要讓胸肌中縫變厚,有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胸肌厚度。
因為胸肌中部面積最大,所以它的厚度直接決定了中縫能否練成。
所以胸肌中部厚度不夠,也就很難形成中縫。
②只練伏地挺身
如果你只練伏地挺身,沒有其他負重動作,很難練厚胸肌,更別說練出中縫。
伏地挺身在前期的確有一些效果,但是身體一旦適應,後期就很難再有提升。
如果本身伏地挺身動作速度又太快,那麼只能提升爆發力和肌肉耐力,並不能有效地刺激胸肌。
③臥推重量太低
在胸肌訓練中,做得最多的動作就是槓鈴臥推,如果你的臥推重量很大,那麼練厚胸肌就很輕松,中縫就會很自然的形成。
如果你的臥推重量只能在50KG左右,兩側胸肌就不會連接,中間會比較干癟。
④孤立動作太少
只練臥推,對孤立動作只是簡單的做個3-4組結束,力竭效果就不太明顯。
比如啞鈴飛鳥,你只是簡單的做完,胸肌在底部只有拉伸,到回位時沒有擠壓收縮感,那麼中縫也就很難形成。
A.重點訓練胸肌中部
①槓鈴臥推
以平板槓鈴臥推為主,通常按照固定的使用重量和組數、次數來操作。
每個月都要增加槓鈴片5KG,最好有人輔助訓練。如果自己訓練就要減少訓練次數。
通過這樣的訓練方法,胸肌的受力感會更加明顯。
②啞鈴臥推
除了槓鈴臥推外,還需要加入平板啞鈴臥推。需要在平整的啞鈴凳上進行操作。
和槓鈴臥推不同的是,啞鈴臥推對兩側手臂的協調性要求更高一些。因為每個人的左右手臂力量不一致,所以在做動作時,肯定會有一側手臂提前力竭。
因此在做啞鈴臥推時,使用重量會小很多,但是在底部的拉伸感和頂部的收縮感效果會更好一些。
③伏地挺身
雖然伏地挺身的訓練強度不高,但是如果放在臥推之後做至力竭,對胸肌的刺激還是比較好的。
只需要以平地伏地挺身為主,雙手間距與肩同寬即可,保證在整個過程身體在一條直線,在最後訓練速度可以略微加快一些,因為這時候全身肌肉都處於快要力竭的水平,如果再用慢速方法,很難做完指定次數,這時候就是做到極限,感受胸肌的泵感即可。
B.加入孤立練胸肌動作
除了平板臥推和伏地挺身以外,還需要加入孤立練胸肌動作。
正常的孤立動作有三種:啞鈴飛鳥、器械飛鳥和繩索飛鳥。
三種動作都能很好的孤立刺激胸肌,但是要想讓胸肌收縮感更好一些,那麼就需要訓練繩索飛鳥和器械飛鳥。
啞鈴飛鳥在底部的拉伸感非常好,對胸肌外沿刺激較多,但是在頂部因為啞鈴的緣故,不能將雙手靠攏,所以限制了胸肌的擠壓收縮。
器械飛鳥,整體動作比較固定,本質上就是模仿啞鈴飛鳥動作,只不過改為了坐姿形式做動作。可以通過坐墊高度對應刺激胸肌的上部和中部,對下部刺激較少。
繩索飛鳥,可以分為高位、中位和低位三種不同的角度去刺激胸肌,同時可以在底部將雙手並攏,這樣兩側胸肌就有了充分的擠壓過程。
綜合來看,繩索飛鳥訓練更全面,更適合孤立訓練胸肌的收縮感。
C.加大胸肌訓練量和訓練頻率
①增加訓練量
這里的訓練量,包括臥推重量、動作個數、訓練時長等等。
a.首先需要先提升臥推重量。
如果你之前做全程動作,那麼此時可以通過半程動作來提升重量。等到這個重量能夠很輕松完成,再去做全程動作,這樣對胸肌的刺激就會更好。
b.如果你之前動作只有4個,那麼現在需要增加至6個動作。
除了平板槓鈴臥推、平板啞鈴臥推、伏地挺身和繩索飛鳥外,還要加入上斜啞鈴臥推和下斜啞鈴臥推,這樣整個胸肌都有受力。
C.之前訓練胸肌時間只有1個小時,那麼現在做完6個動作,訓練時長大概在1小時30分鍾。這樣整體訓練量就會增加。
②增加訓練頻率
想要練厚胸肌,形成中縫,每周訓練1次胸肌是不夠的。
現在可以從每周1次,改為每周2次,每次間隔時間在2-3天,而不是7天。
這樣可以增加對胸肌的鍛鍊,使用重量就會提升,訓練效果就會更好一些。
平板槓鈴臥推:5組*8次
平板啞鈴臥推:4組*10次
上斜啞鈴臥推:5組*10次
下斜啞鈴臥推:4組*12次
伏地挺身:5組*8次
繩索飛鳥:高位、中位、低位,分別做3組*12次(10kg重量即可)
具體操作,根據自身能力做上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