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推是訓練胸肌的基礎動作,傳統臥推是在平板臥推凳上操作。
為了更好的刺激整個胸肌,就有了上斜臥推和下斜臥推。
我們也知道:臥推並不是孤立動作,它需要多個部位協同發力,才能完成整個操作。
那麼在訓練臥推動作時,胸肌沒有多少受力感覺,手臂卻沒力氣了,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解決呢?
就這個問題,下面我來詳細分析一下。
1. 關於臥推動作
傳統臥推,指的就是槓鈴臥推。
通過屈膝仰臥的形式,完成下放槓鈴至低位、再向上推起槓鈴的過程。
整個臥推動作,需要依靠胸部、上肢、背部、腿部等全身肌肉的協同發力,才能完成整個動作。
正常的臥推是在平板臥推凳上操作,它主要針對的胸肌中部。
如果將臥推凳調節為上斜角度,刺激的就是胸肌上部。
如果將臥推凳調節為下斜角度,刺激的就是胸肌下部。
這樣整個胸肌都能練到位,隨著槓鈴重量的提升,胸肌圍度才能增加。
2. 臥推時出現手臂力竭,胸肌沒感覺的原因
①握距問題
在臥推時,雙手握距放得太窄,要麼與肩同寬,要麼只是略微大於肩寬,這樣更多的受力點就會集中於肱三頭肌。
肱三頭肌的受力越多,胸肌受力就更少,手臂就更容易提前力竭。
②肱三頭肌力量太弱
雖然胸肌是主導發力點,但是在將槓鈴下放到底部時,肱三頭肌還是會有參與發力的過程,底部才有胸肌拉伸感。
如果肱三頭肌力量太弱,那麼就無法向上推起槓鈴或者只能推起一半,這時候槓鈴掉落的風險就會增加。
③槓鈴動作不標准
如果你的槓鈴只下放一半,離胸肌還有一些距離,那麼胸肌的拉伸感就會減弱。
在推起槓鈴後,手臂沒有完全伸直,那麼胸肌的頂峰收縮感也會減弱。
這樣一來,胸肌還沒有多少受力,但是手臂卻提前力竭會更快。
④速度太快
如果一味地追求槓鈴重量,然後隨意地完成8-10次動作,這樣的臥推是無效的。
雖然你可以推起較大的重量,但是並沒有很好的刺激胸肌。
而且在速度較快、重量增加的前提下,會更多地使用手臂力量,整體動作就會變形。
3. 針對的解決方法
①確定雙手握距
在與肩同寬的基礎上,將雙手向著槓鈴兩端移動。
只要不超過槓鈴杆上的滾花標記,大於肩寬距離,同時在上方看:上臂和身體軀干形成45度夾角,此時的握距就是最合適的。
在無人輔助的前提下,可以自己去用不同的握距去嘗試做動作,找到最合適的握距。
②增加肱三頭肌力量
每次臥推訓練之後,休息5-10分鍾,跟著就去訓練肱三頭肌。
主要訓練兩個動作:啞鈴頸後臂屈伸和窄距臥推。
A. 啞鈴頸後臂屈伸
單手握著啞鈴坐立,然後將啞鈴放於肩上,再用雙手托著啞鈴內側頂端。
將啞鈴放於頭部後側,低於頭頂位置,跟著向上推起啞鈴至頂部位置。
直到兩側手臂完全伸直挺直,跟著再下放回位重復。
B. 超窄距臥推
屈膝躺下後,雙手握槓,握距小於肩寬,靠近光滑面的邊緣。
起槓之後,下放槓鈴至胸部位置。
然後再向上推起槓鈴,直到兩側手臂完全伸直時停止,然後再繼續重復。
這兩個動作,可以分別做5組*10次和4組*12次。
前者重量需要略微大一些,後者重量要低一些。
③完善動作質量
每次下放槓鈴後,都要將槓鈴貼於胸肌位置。
在向上推起槓鈴後,需要將兩側手臂完全伸直,同時鎖定槓鈴。
④降低動作速度
在下放槓鈴時可以略微慢一些,上推槓鈴需要快一些。
可以在底部略微暫停2-3秒,這樣胸肌的底部拉伸感會更強。
到了頂部位置,需要主動向內收縮胸肌。
最好從空杆開始訓練,整體使用較低的槓鈴負重,這樣對胸肌的刺激會更好一些。
必要的時候,可以在深蹲架內操作,這樣即便手臂無力了,也有保護杆支撐,避免力量不足時槓鈴突然掉落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