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

讓你9點就得回家的爸媽,30年前卻在這里玩到天亮

當代新青年的自尊底線,全靠豐富的夜生活支撐著了。就算暗地裡連吃雞都湊不齊個四人隊伍,和人談論時也得是,

「 哎!昨天又又又被朋友拉去夜店蹦迪了,可累死我了,還好搭上個不錯的妹子 」以此讓周圍人肅然起敬,自嘆不如。

然而,「今天不蹦迪,明天變垃圾」這些被新青年認為酷到爆的夜生活頂配,也只是30年前爸媽們玩剩下的東西。

而且,在舞廳里放飛自我的你爸,可比你野多了。

凌波舞步第3式,我比姑娘還妖嬈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東風吹遍全中國。當時的年輕人,物質極度匱乏,精神卻無比富足,每個人都對明天充滿了激情和干勁,

「 給我一個支點,我不僅能撬動地球,我還能給它撬出宇宙!」

剛從各種教條束縛中擺脫出來的年輕人們覺得這還不夠徹底,精神自由首先得表現在身體自由上。

姑娘們露出大腿,大膽展示著自己的美麗,刺激得男孩兒們無處宣洩的荷爾蒙更加躁動了。

精神頭太足,一定得釋放,憋了太久的年輕人迫不及待地需要一個地方讓他們平息一下胸中的慾火。舞廳就在這個時候,復蘇在人們的生活中,並一躍成為最火爆的場所。

不如跳舞,談戀愛不如跳舞

「 要啥飛葉子?你爸在舞廳甩頭也能嗨上天 」

然而跳舞雖然成為了大眾的消遣方式,第一次出現卻不在民間,在「春晚」。

1979年的中國,出現了很多「第一」: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年、春晚的第一屆還有交際舞的第一次解禁。

第一屆春晚邀請函

自從能跳舞,青年們出街最時尚的方式就是手提音響

但那時候,在舞廳跳舞只能是單位組織的內部團建,屬於員工福利。

探戈就是趟啊趟著走,三步一回頭,五步一招手

然而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勞動人民的智慧,當年比你更叛逆的爸媽,心一橫:創造場地也要跳舞!

在街頭,誕生了最早的「喊麥王者」

心中有舞廳,哪裡都是舞廳

就連丟手絹,也得跳舞

撞衫不可怕,跳不好舞才尷尬

擋不住當時萬眾一心的舞蹈愛好者,1987年2月,文化部、公安部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聯合下發《關於改進舞會管理問題的通知》。

自此,人們紛紛涌進舞廳,想跳就跳,我就是人群中最亮的那顆星!

「 稱霸舞廳!李建國豪擲998元5角8分收購二手吉他 」

跳舞的人太多,想要從中脫穎而出成為妹子眼裡的「焦點人物」,成為了男孩兒們思索的第一件人生大事。

白襯衫、海魂衫、霹靂服、喇叭褲加上擦得鋥亮的高跟皮鞋,這是酷帥小伙在舞廳的標准裝備。

而真正的時尚小王子,會悄悄戴上巨大的蛤蟆鏡,梳上後背大油頭,一個眼神鎖定「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從經典的慢三、慢四到快三、快四,或者勁爆的倫巴、恰恰、吉特巴,再到優雅浪漫的探戈、華爾茲。

男孩兒們立志成為一本行走的《雙人舞教科書》,直到姑娘拜倒在自己華麗的舞步下,哭著喊著要一起跳《酒醉的探戈》。

再看看現在,只會在舞池裡左右晃盪的你們,爸爸們眉頭一皺「 不爭氣!」

比起現在啥也不會的你,老爸們當年可以說是才華橫溢了。

甩甩蓄了三個月的一頭長發,拿著舊貨市場淘來的二手吉他,一首《新長征路上的搖滾》,就能讓舞廳里的姑娘全身上下都是愛你的形狀。

除了「狂野男孩」,還有當代「徐志摩」。白襯衫,金邊眼鏡,胸前的口袋上別根鋼筆,邀請姑娘來個雙人慢三。

音樂結束,姑娘會主動在舞廳僻靜的小角落說「 我想和你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

「 黑舞廳里的黃渤,我得唱響中國夢! 」

到了90年代,舞廳的火熱程度堪稱現象級。1993年,一部以歌舞廳為背景的40集大型連續劇《海馬歌舞廳》在電視上播出,講述一家歌舞廳里的人生百態。

它播出後的火爆程度絕對不輸「 延禧攻略 」,然而你沒法去電視里手撕爾晴,當時的人們卻能在舞廳里當自己的主角。

其中,「影帝」黃渤更是舞廳里的小台柱,迷妹無數,一晚上唱唱跳跳就能掙到2000塊,別說是人均月工資500塊的年代,就是擱現在,也能讓月收入3000的你氣到吐血。

不止黃渤,上到一線明星吳秀波、孫紅雷下至網絡土酷龐龍、鳳凰傳奇,都在舞廳里綻放過別樣的青春年華。

可當時鮮衣怒馬的少年和人比花嬌的姑娘,都沒想到,僅僅十年後,舞廳就會跌落神壇,退出歷史舞台。

到了90年代中後期,中國迎來了第一批「祖國的花朵」。

曾經在舞廳里酷炫全場的大男孩收起了墨鏡,剪短了長發,變成「父親」一把將你扛在了肩上。姑娘們也不再夜夜笙歌,盤起頭發笨手笨腳地學著給你換上尿布。

舞廳里轉個不停的燈光慢慢褪去顏色,震耳欲聾的音響也逐漸沒了聲音。到了2000年,網際網路普及,咖啡廳、卡拉OK等新的娛樂方式填滿了年輕人的生活。

和在你眼裡守舊落伍的爸媽一樣,舞廳不再具有吸引力,告別了曾經的輝煌。

也許現在,你覺得你爸只是個端著保溫杯,發量日益稀疏的無趣中年人,而你媽又只會成天給你轉發各種不靠譜雞湯養生文。

但30年前,兜里只剩兩塊錢,也要買票去舞廳跳舞的他們可比你酷多了。